张锦泉(1955年8月—1979年3月)

张锦泉(1955年8月—1979年3月)

张锦泉

桐乡县梧桐乡(今桐乡市梧桐街道)人。张锦泉是家中的长子,为人忠厚老实。8岁进入亭子村小学读书,14岁进入当地梧桐公社初中读书,毕业后回到生产队务农,还做起了义务喇叭手,负责提醒生产队队员出工。在生产队,他劳动积极,总是抢着干重活累活,还利用休息时间修理农具。很快,积极肯干的张锦泉就被推荐担任操作班长。担任班长后,他更加以身作则,常常早出晚归,深受大家喜爱。

1976年3月,张锦泉应征入伍,被分配在南京53570部队二营四连。在部队,他遵守纪律团结同志,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且表现突出。1977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又被提升为副班长。

1979年2月17日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后,张锦泉怀着保卫祖国的坚强决心,不怕牺牲,冲锋在前,奋勇杀敌。3月1日,在攻打谅山外围的长形高地时,张锦泉所在的班担负主攻任务。他和班长一起指挥战友,冲到前沿时,遭到敌人密集火力的猛烈狙击。张锦泉挺身而出,灵活机智地冲到敌人火力点前,向敌人投去两枚手榴弹,端起冲锋枪猛烈扫射,消灭敌人两个机枪火力点,打死打伤多名敌人,扫除了前进中的障碍。

第二天,张锦泉所在的四连受命攻打谅山主峰高地,一排为主攻,二排在右侧高地助攻,三排为预备队。战士们火速靠近主峰,当时因天气大雾,能见度不到20米,走了4个多小时后,一排已接触到敌人,发现是敌人一个团的指挥所,立即与敌人接战交火。受到敌人火力压制,前进受阻,连长命令三排从右侧过河穿插接近敌人,助一排攻击敌人。当时,敌我兵力悬殊,越军有六七百人,而我方只有二个排的兵力60人左右。三排接战后,连成三路向13号高地发起了突然攻击,激烈战斗了近十个小时,伤亡严重。在敌人的密集火力下,战友们不断倒下,张锦泉愤怒无比,为了减少战友的伤亡,情急之中,他突然从隐蔽的战壕里挺身立起,犹如雄狮猛虎般,手持机枪朝敌人的火力点猛烈扫射,呼啸而去的子弹带着勇士的愤怒打哑了敌人的火力。挺身扫射的张锦泉为战友们攻打主峰高地扫除了障碍,却成了另一个敌人火力点扫射的目标,突然,一梭子弹穿入了他的胸膛,血从后背喷出。子弹无情地打断了他的脊梁骨,他的双手却仍托着机枪,用尽生命的最后力气扫射。张锦泉倒在了异国他乡的土地上,光荣牺牲了,战后部队党委为张锦泉追记二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