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金林(1930年—1954年3月)

朱金林(1930年—1954年3月)

朱金林

桐乡县河山乡(今桐乡市河山镇)人。朱金林8岁那年,日本鬼子占领了杭嘉湖,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一次,朱金林的母亲拎了一篮鸡蛋到集市上去卖,刚到集市,只见一些卖菜的挑起担子都跑了,朱金林的母亲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这时,一个鬼子司务长就到了跟前,眼镜片闪着幽光,盯住了鸡蛋。鬼子让朱金林母亲把鸡蛋一个一个放进伙夫的箩筐里,母亲等着鬼子付钱,谁知鬼子径自走了,母亲急了,一把抓住鬼子的担子,鬼子司务长回身一脚,把母亲踢倒在地,扬长而去。一边的朱金林才12岁,见鬼子抢了鸡蛋还打人,便要上去拼命,鬼子“哇”地叫了一声,拔出了刺刀,旁边的人连忙把朱金林给拉住了。朱金林恨死了鬼子,几天后的一个早晨,他拿了一个皮弹弓,守候在路边的麦地里,等那个鬼子司务长带伙夫下了含山,刚到路口,朱金林借着麦子的掩护,拉长弹弓,照着鬼子司务长狠狠地弹了过去,“啪”的一声,卵石击中了鬼子的左眼,要不是鬼子戴着眼镜,一只眼珠就废了。

河山地理位置独特,为三府五县的交界处,于是成了抗日武装活动的主要地方,附近几个县政府都流动在这一带,当时人们称之为“挑担县政府”。日本鬼子为了防备河西边的抗日武装,便在含山塘桥至五龙桥的地段上用铁丝拦起了“篱笆”,于是,一道篱笆隔开了两个世界。朱金林用弹弓伤了鬼子,他怕鬼子报复,便在当天夜里扭断铁丝,钻过篱笆,逃到了河西。

没多久,日本鬼子就投降了,但内战又开始了。1946年,朱金林16岁,家里3个弟兄中,他被抓了壮丁,开赴山东一带。1948年10月,朱金林在一次战斗中被解放军俘虏,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被编入第四十五军一三五师四〇五团,一路南下打到了广东。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中国人民为了保家卫国,组织了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抵御侵略军。1952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五军奉命在广东惠阳整编组建,将第四十五军和第四十四军合编成第五十四军。第五十四军组成后,即奉中央军委命令,准备入朝作战。经过动员教育和出征准备,第五十四军于1953年1月由广东惠阳北上。朱金林加入的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五十四军一三五师四〇五团二营一机炮连。机炮连是步兵营的附属部队,主要以重武器增强步兵的火力,机炮连的武器装备既有重机枪,也有火炮。

1953年5月2日深夜,第五十四军先头部队入朝,一辆辆草绿色军车满载着士兵,借着月色悄悄穿过中朝边境,直奔被志愿军收复的平壤。23岁的朱金林和战友们一起,踏上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征程。之前,他和战友们一起上交了遗书,将姓名、部队番号甚至自己的血型写好,缝在内衣夹层里。5月中旬,第五十四军各部先后进驻平壤附近地区,负责阻击“联合国军”在西海岸登陆,以及在平壤地区进行反空降作战。西海岸保卫战打响了,“联合国军”为了抢滩登陆,除了炮击,还出动飞机丢汽油凝固炸弹,阵地上浓烟滚滚,火光冲天,一发发炮弹掀起尘土,志愿军战士伤亡很大。朱金林和他的战友们在炮火的掩护下,把一批又一批“联合国军”士兵撂倒在海岸边,粉碎了“联合国军”一次又一次的疯狂进攻,守住了西海岸。

6月下旬,第五十四军奉命由西海岸开赴金城前线,配属第二十兵团参加夏季反击战役。7月13日夜,志愿军第二十兵团发起了金城战役。朱金林所属第一三五师由庆坡山向梨船洞、金城川之敌发起攻击。7月19日至24日,著名的金城反击战核心战役正式开始,这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最后一战。第五十四军配合第二十兵团向敌人发起了全线反击,志愿军经过六天六夜苦战,攻占了梨船洞、芦洞里等阵地,金城之战,志愿军大胜。三天后,1953年7月27日,“联合国军”终于耷拉了脑袋,于板门店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了字。朝鲜停战以后,第五十四军即在西起桥田里,东至北汉江地段担负“三八线”前哨阵地的守卫任务。为防止敌人撕毁停战协定重新挑起战争,部队投入了紧张的战备施工。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奋战,构筑了大量的坑道、火力点、掩蔽部、防空洞、堑壕、交通壕、反坦克壕及各种掩体、火炮和坦克阵地等,还修建了一条军事公路,使阵地更加巩固,为长期防御、粉碎敌人的进攻创造了条件。同时,搭建了大量的简易营房,改善了战士的生活条件。第四〇五团指挥部建在一座小山包旁边,朱金林所在连负责团指挥部的警卫任务。

1954年3月24日晚上,朱金林负责三岔口的哨位,大约11点钟,钟排长来查哨,通知他第二天凌晨4点钟会有人来换岗。朱金林披着披风,卧在隐蔽处,黎明前的寒风吹来,他看了看腕上手表,3点40,还有20分钟,该换岗了。忽然,他看见一个黑影一闪,便喝问:“口令?”因为他知道,换岗的时间还没到,正在这时,身后一个黑影扑了上来,紧接着又蹿上来几个人,夺下了他手里的枪。“不好,敌人要偷袭团指挥部!”朱金林想起排长说的话,知道韩国拒绝在协定上签字,他想喊,但一双手掐住了他的喉咙,朱金林一阵窒息,右手下意识地摸到了皮带上拴着的手榴弹,这是一枚“光荣弹”,就是碰到危急的时候,和敌人同归于尽的。朱金林的手指勾住了手榴弹的弦,一用力,手榴弹冒出了一股白烟,那几个家伙想不到朱金林会拉手榴弹的弦,吓得松开手,转身想跑,随着一声轰响,几个人滚倒在地。听到爆炸声,战士们冲了出来,随着一阵冲锋枪的扫射,剩下的几个敌人倒在了枪下。朱金林的热血,染红了“三八线”上的土地,他牺牲后半个月左右——1954年4月中旬,第五十四军奉志愿军总部命令,将金城地区防务移交朝鲜人民军,部队移防至元山北玉坪里、文川、龙潭里、高原、永兴地区,担负守卫东海岸的任务。

1955年3月,第五十四军又将东海岸防务移交朝鲜人民军,调防至上端洞、宣川、古邑、定州、下端地区,守备西海岸。1958年5月、7月和10月,第五十四军作为最后一批离开朝鲜的志愿军,奉命分三批回国。烈士英灵,永远留在了异国的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