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松林(1920[6]年6月—1960年1月)

倪松林(1920 [6]年6月—1960年1月)

倪松林

桐乡县河山乡(今桐乡市河山镇)人,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家中没有田地,1937年冬天,日本鬼子占领了河山一带,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后来还抓了不少村民,让他们搬砖运石匠,在大运河东岸的含山上修了碉堡,“大好河山”遭受日本鬼子的铁蹄践踏。一次,日本鬼子抓住倪松林,要他带路到吴兴去,倪松林见这群鬼子兵都背着枪,知道他们要去杀人,便带他们沿着河岸兜圈子,说这里没有过河的桥,兜了大半天也没能过河,鬼子兵气得哇哇叫,最后用枪蒲头(枪托)把倪松林打了一顿。

1949年5月,崇德县(今桐乡市崇福镇)解放。经过土地改革,倪松林和村民们分到了土地,他怀着对共产党的深厚感情,积极从事农业劳动,他除了自己种田,还经常帮助村上缺少劳动力的乡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乡政府有什么事,他都积极参与,受到了干部、村民们的一致好评。1953年,倪松林被评为崇德县劳动模范,同年,他响应党的号召,发动村里农民成立了互助组。1955年,在合作化运动中,倪松林又担任了河山乡群新合作社社长,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7年冬和1958年春,倪松林带领社员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在生产中,他处处带头,深得社员们拥戴。1958年10月,实现人民公社化,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石门区,再加上羔羊乡、安兴乡的一部分,组成了石门人民公社,由山东南下干部杨正业担任石门大公社党委书记,倪松林担任石门人民公社河山管理区第七大队党支部副书记。

1959年夏,第七大队分设为两个大队,倪松林担任王家弄大队党分支部书记。倪松林在担任农村基层干部期间,不仅以身作则,艰苦奋斗,积极工作,努力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任务,而且敢于坚持原则,大胆地管教落后分子。王家弄生产大队王家浜小队有一个叫冯毛狗的,好逸恶劳,懒惰成性,不但长期不参加集体生产劳动,还经常偷拿集体的劳动果实。倪松林多次做冯毛狗的思想工作,要求他改邪归正。冯毛狗不仅不思悔改,反而视他为眼中钉,经常扬言“要杀几个干部”。

1960年1月14日,天气寒冷,北风凌厉,小雨中还夹着雪,但在倪松林和其他大队干部的带领下,社员们还是清晨出早工去挑河泥。倪松林发现,出早工的队伍中没有冯毛狗的影子。小队长冯进进告诉他,出早工时他叫过冯毛狗,但冯毛狗没有理他。回家吃过早饭,倪松林和生产大队长倪阿毛分头去检查出工情况,当时王家弄大队和西面吴兴一个生产大队正在合造一只机埠,机埠建造在含山脚下,倪松林正要到含山去察看机埠的建造情况,而去含山,正好要经过王家浜冯毛狗的家。

冯毛狗曾几次扬言说:“一家人拼死拼活做生活,还吃不饱肚皮,迟早要杀几个干部!”所以村民们也多次提醒倪松林,要他当心,但倪松林总以为自己行得端坐得正,不会出事。他走过冯毛狗家门口时,见大门关着,知道冯毛狗上午也没有出工,因为农村习惯是,家里不管有人没人,都不会关大门的。于是,倪松林上前推开大门,这时冯毛狗正把平时偷来的稻谷用“桑柴拳头”舂谷皮,倪松林见灶头上还冒着热气,揭开镬盖一看,煮的是一锅粥,谁知这时穷凶极恶的冯毛狗从靠墙的橱顶上拿出一把早已磨好的柴刀,狠命一刀砍在倪松林的后脑上。中午,社员冯春来找倪松林,说是河山管理区通知倪松林去区里开会,要传达文件,但找不到人,下午还是没有找到,到了晚上,倪松林还是没有回来。第二天一早,一些干部和老人聚在倪松林家里,不一会儿,公社党委书记杨正业也赶到倪松林家,一听倪松林还没有找到,又听大家都怀疑他可能遭了冯毛狗的毒手。最终,大家在属吴兴县地段的朱塘港找到了倪松林的尸体,并找到了已砍缺口子的柴刀,冯毛狗终于低下了脑袋,交代了杀害倪松林的经过。

倪松林被坏分子杀害的消息一传开,乡亲们悲痛万分,他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为这位好干部送行。倪松林下葬那天,大雪连绵,纷纷扬扬,河山大地,银装素裹,使烈士的葬礼更显得庄重肃穆。1960年1月29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倪松林为革命烈士。两个月后,冯毛狗被公审后枪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