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运连(1928年—1944年9月)

陈运连(1928年—1944年9月)

海盐县六里乡人。父亲陈凤林来自浙南,母亲周氏是六里乡平丰村人,一家三口在六里集镇以开小饭店为生。陈运连约10岁时,父母相继病故,小运连成了孤儿,几年来不得不以贩卖包子、油条及出卖苦力度日。1944年6月,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某部200余人组成海北支队,在队长张季伦、政委曾平、政治处主任金子明的率领下,来到澉浦、六里一带,准备开辟海北抗日游击区。陈运连听说新四军是共产党领导的穷人自己的队伍,就主动报名要求参军。他自知年纪小,身体单薄,就托新四军海北办事处里的熟人说情,终于在当年7月成为海北支队里的一名小战士。

新四军在海北的军事行动,极大地打击了海北地区的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顽军,他们视海北支队为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1944年8月,敌人集中10倍于海北支队的兵力,疯狂向六里、澉浦一带进逼,妄图一举消灭海北支队。为了保存有生力量,更好地开展抗日游击战争,海北支队奉命转移,于8月26日主动撤回浙东根据地。

陈运连烈士墓碑

当时海北支队的一个小分队正在海宁夹山一带与敌人周旋。由于军情紧迫,主力部队南撤时该小分队未能及时赶上。主力部队一到浙东,张季伦队长就命令三中队王指导员带几名战士重返海北接应小分队。但这些士兵都是外地人,对海北一带的地形还不熟悉。谁能带路去寻找小分队呢?正当部队领导为难之际,陈运连自告奋勇前往带路。张季伦队长见是刚入伍才1个多月的小战士,就有些不放心。陈运连说自己人小不容易引起敌人的注意,加上自己是六里人,熟悉地形。部队领导见陈运连态度坚决,就同意了他的要求。

陈运连和几名战士化装成商人,在王指导员的带领下从浙东余姚乘船横渡杭州湾,在澉浦黄沙坞海滩靠岸。陈运连一人首先跳下海滩,爬上海岸侦察敌情,不料被国民党顽军隐蔽步哨抓获。敌人盘问他是干什么的,陈运连按预先商量过的对策,回答是刚从南边做生意回来的。敌人信以为真,搜查了他的全身,却一无所获,便一齐向小船涌去,以为能抢到什么财物。王指导员等敌人逼近了就一声令下,战士们的一连串手榴弹便在敌群中开了花,当场炸死、炸伤十余个敌人。此时,黄沙坞一带已尽是顽军,他们不敢下海,只向小船疯狂射击。王指导员等在船上边打边退,安全返回浙东,但陈运连却因来不及撤回小船而被敌人抓走了。

陈运连被捕后,敌人首先用欺骗引诱的方法让他说出新四军的去向和伤病员的隐藏地,陈运连不为所动;敌人又对他严刑拷打,陈运连明知尚未南撤的小分队的隐蔽地,但他宁死不屈,拒绝招供。小分队终于躲开敌人的围剿,在海宁尖山、黄湾一带安全隐蔽下来,并在当地群众的掩护、帮助下,在黄湾附近找到船只,顺利返回浙东根据地。

这次顽军出动重兵撒开包围网,本想将海北支队一网打尽,不料却“竹篮打水一场空”。现在从陈运连身上又捞不到半点便宜,就恼羞成怒,于9月31日将陈运连押往六里堰西南的桑园地里,用大刀活活砍死。陈运连牺牲了,时年16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追认陈运连为革命烈士,并将他的遗骨安葬在离他牺牲地不远的平丰山下的烈士墓里。每年清明节前后,一队又一队的少先队员来这里行礼致哀,祭奠长眠于地下的革命英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