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秉鹏(1921年—1941年3月)

韩秉鹏
又名韩福生,平湖县乍浦镇(今平湖市乍浦镇)人。16岁时到南京下关笋干行当学徒。1937年年底,日本侵略者在南京大肆屠杀军民30多万人,不久,笋干行倒闭,韩秉鹏返回家乡,此时的平湖已经沦陷。1938年年初,韩秉鹏经人介绍到乍浦郊外亭子桥小学当教师,在这里,他一边教学一边自学,还广泛接触社会,懂得了很多道理,并立志为解放劳苦大众而努力。1938年,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倡导下,国民党省、县战时政治工作队相继成立,韩秉鹏毅然参加了县政工队。1940年2月,省政工队第三大队第五中队(简称“三五队”)来到平湖,其中就有党的秘密组织。在队员马雨亭等同志的宣传帮助下,韩秉鹏认识到中国共产党走的是正确的道路,是年5月,他光荣地加入了共产党。入党后的韩秉鹏被党组织分配在亭子桥、南墩乡一带,以政工队员的身份组织发动群众,开展抗日宣传活动。他以夜校、妇女识字班为阵地,宣传党的抗日救国主张,揭露国民党顽固派破坏抗日的勾当;与其他同志编印了一首“日本强盗太凶猛,离开东洋来打仗,在我大地烧、杀、抢,中国百姓都遭殃”的顺口溜,教给当地民众;在妇女中教唱《阿奴曲》。在发动民众奋起抗日的同时,他还组织农民进行抗租抗债斗争。
韩秉鹏工作积极,联系群众,吃苦耐劳,获得了党组织的信任和群众的拥护。1940年10月,他被推选为中共海北工委克城区委青年委员,兼任中共乍浦支部书记。上任之后,他带领群众更加深入地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在克城区组织了有200多人参加的17个青年破路突击队,开展了两次较大规模的破路活动。根据中共海北工委的指示,韩秉鹏组织青年骨干散发和张贴《告海北青年书》《抗日大计十端》《毛泽东演说词》等传单和标语,扩大了党的政治影响。
在中共海北工委的领导下,平湖县的抗日救亡运动搞得轰轰烈烈,国民党浙西行署深感不安。1940年11月,省政工队队长于以定根据中共浙西特委指示前往莫干山,途中不幸被捕,秘藏于伞柄之内的重要机密文件被搜去,暴露了海北地区党组织机构及其领导人和骨干。顽固派得此消息,妄图把海北党组织一网打尽。浙西特委接到密报后,即刻指示已暴露的同志在48小时内紧急撤离。韩秉鹏等人从平湖出发经上海到江苏省如东县(今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找到了新四军,安然脱险。韩秉鹏被分配到新四军江苏省如皋县警卫团某连任指导员。1941年,他所在的连队驻守在如皋县马塘镇以南的村子里,当敌人进攻时,连队内出现叛乱分子,绑架了韩秉鹏,投靠了日军。敌人在对他进行残酷的迫害后一无所获,终下毒手,1941年3月,韩秉鹏被叛军枪杀于江苏省南通县金沙镇(今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沙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