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叔昆(1908年—1938年4月)

方叔昆(1908年—1938年4月)

方叔昆

又名方曼之,学名方培玉,嘉兴县城北郊区朱官浜(今嘉兴市秀洲区嘉北街道)人。方叔昆的父亲早先在乡下以耕作为业,后在嘉兴县城警界当一名刑警,母亲初识文字,勤于理家,待人热情善良,方叔昆还有一个哥哥方培春。方叔昆的父母重视孩子的学业,家规严而不迂,平时宁可节衣缩食也要竭尽全力供兄弟俩在当地小学读书。1920年,方叔昆与哥哥就读于嘉兴秀州中学。不久,由于社会的腐败、警界的混浊,方父愤然弃警,因另谋生计无着落,家境日趋贫窘,方叔昆被迫中途辍学,经人介绍进入新塍镇怡和祥布店当学徒。期满后,方叔昆继续留店当职员,生活的磨炼使得他比较早熟。

在五四爱国主义精神的感召下,方叔昆加入进步社团——新塍“读书会”,在这期间,他怀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孜孜不倦地阅读中外进步书刊,懂得了许多革命的道理。1924年,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建立,中共党员顾作之等人受党组织指派开展国民革命,建立民主联合的统一战线,创建中共嘉兴地方党组织。此后,嘉兴人民的革命活动从县城逐渐发展到新塍、新篁、濮院等地。1925年,经中共党员朱仲虎介绍,方叔昆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于同年参加五卅运动,活跃在群众性的游行队伍中。1926年,在声讨北洋军阀段祺瑞政府残杀北京请愿民众、制造震惊全国的“三一八”惨案的浪潮中,方叔昆为反对段氏卖国政策而呐喊。同年,他由青年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不久,为加强在突发情况下对被捕革命同志的营救及其家属济困工作领导力量,党组织决定派他参加济生会嘉兴分会工作。方叔昆遵照党组织的指示,来往于新塍、嘉兴县城等地,积极筹集济难抚困的资金。

1927年年初,嘉兴光复在即。为迎接北伐军的到来,保证铁路运输的畅通,方叔昆立即着手在基层单位筹建工会组织,并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同时,为维持地方治安,党组织决定以海盐保卫队为基础,联络嘉兴、平湖两地的部分水警,联合筹建“嘉兴别动总队”。北伐军光复嘉兴县城后,方叔昆一度担任国民党县党部工人部的秘书。在北伐运动的推动下,嘉兴工农运动也出现了新的高潮。为加强对工人运动的指导,方叔昆接受党的指派,以工运指导员的身份进入嘉禾布厂。他深入工人当中,了解工人们的疾苦,同时也团结了一批工人运动的积极分子,继而在厂内创办了“工人夜校”和“职工子弟学校”,利用这一阵地向工人宣传革命道理,组织工人跟资方斗争。在斗争中陆续发展了一批工运积极分子加入共产党。“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方叔昆担任共青团嘉兴支部书记,他将县城蒲鞋弄朝北廊下3号作为党的联络点,继续与上级党组织保持秘密通信。1928年,因形势所逼,方叔昆一度转移到上海,巧遇大革命时期的战友王贯三,经王贯三邀请,在“中华学园”内任教员。

1929年至1931年,浙江省各地党组织屡遭破坏,党的活动处于极其艰难的环境中,方叔昆也经受了一次又一次的严峻考验。这期间,为了党的工作,他居无定所,食难安寝难寐,四处奔波,顾不上家,甚至在新婚之际和妻子临产之时,也无法安留片刻。1934年冬,方叔昆在嘉兴县城杨柳弄一带进行革命活动时被捕,随即被押至浙江陆军监狱。次年春,国民党浙江省高等法院以“危害民国为目的而组织团体”之罪名,判处方叔昆三年有期刑期。嗣后,作为政治犯,方叔昆被移囚于浙江省反省院特别院。1937年冬,方叔昆获释。他主动协助嘉兴地方抗日爱国志士筹建抗日武装,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工作。其抗日活动的足迹遍布于嘉兴、海盐、海宁等县交界的乡村、小镇。

1938年4月27日,日寇疯狂扫荡新篁镇,整个新篁镇已处在日寇的包围之中。日寇一路用机枪扫射,用汽油焚烧房屋,大火一直烧到了傍晚。这时方叔昆首先想到的是群众的安危,他安排群众隐蔽,自己则上街察看,不料被日寇发现并抓捕。日寇以刺刀逼迫方叔昆透露当地抗日武装和抗日分子的下落,他誓不吐露。恼怒之下的日寇兽性大发,用刺刀在他身上乱戳,还将方叔昆拖进葛家南货店,用汽油焚烧南货店,方叔昆被活活烧死,场面十分惨烈。方叔昆遇害,时年3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