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莲娟(1920年—1941年7月)

姚莲娟
女,又名白荻、叶玲,平湖县(今平湖市)人。曾就读于上海务本女中。学生时代的姚莲娟学习勤奋,成绩突出,思想上积极奋进,斗志昂扬。她不满当时社会上的不平等现象,更恨歧视妇女的行为。1935年,受“一二·九”运动影响,姚莲娟和同学一起外出宣传抗日,教唱救亡歌曲,参加上海学生团,加入“大公电影戏剧读者会”,排练进步话剧。1937年,上海《大公报》在南市蓬莱大戏院主办了一场以抗日为主题的规模盛大的全市业余话剧联合公演。姚莲娟用白荻的名字,参加了《别的苦女人》《东北之家》等戏的演出,获得好评。
1938年,上海沦为“孤岛”。姚莲娟考入暨南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并在党组织的引荐下参加了“蚁蜂剧社”,成为当时上海进步戏剧运动的积极分子。1940年,姚莲娟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于年底服从党组织决定,离校去苏北盐城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戏剧系学习,化名叶玲。
盐城是新四军在长江以北新开辟的根据地。在皖南事变后险恶的环境里,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的党组织是不公开的。在盐城“鲁艺”,姚莲娟受组织安排担任戏剧系女生班班长,处处吃苦在前,发奋学习,并努力团结同学,生活上关心、爱护、帮助同学。
1941年7月,日伪军纠集2万余人从东台、兴化、陈家洋、西射阳等地分几路向盐城合击,发动了对盐阜地区的第一次“大扫荡”。按照军部指示,“鲁艺”分院全部师生分为两队:一队由院部、文学系、美术系组成,随军部转移;二队由姚莲娟所在的戏剧系、音乐系和普通班组成,由周占熊等同志组成一个战斗班,保证二队安全转移。7月23日傍晚,二队从军部驻地以东的陶家舍出发,欲前往盐城西南的楼王庄。为了躲避驻守在湖垛镇的日军,队伍选择了群众基础较好的原盐城县五区作为行军路线。夜色漆黑,天气闷热,道路坑坑洼洼,队员乏力,行进速度很慢。姚莲娟不顾自身疲劳饥渴,以高昂的斗志一路鼓励同志们。7月24日天刚亮,队伍行至江苏省建湖县北秦庄时,突然遭到一批日伪军的包围袭击。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二队师生奋力拼杀突围。100多个日伪军像虎狼般扑了过来,顿时弹雨急骤,大片稻禾化作焦土。姚莲娟就在这场血与火的搏斗中不幸中弹,壮烈牺牲,时年2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