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梓祥(1908年—1930年8月)

詹梓祥
曾用名詹醒民,崇德县屠甸镇(今桐乡市屠甸镇)人。父母以经营杂货店为生,父亲在詹梓祥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詹梓祥和妹妹是由年迈的祖父和文弱的母亲带大的。1916年,詹梓祥进入屠甸镇崇道小学接受启蒙教育。四年级时,迫于经济压力,詹梓祥不得不主动提出停学做工以贴补家用,无奈的祖父将其送至屠甸镇恰记烟行学习做生意。后来詹梓祥又随祖父到县城公泰丝行做帮工,祖父考虑到詹梓祥在丝行学不到技术,恐误了前程,便托人将其介绍到上海一家小酱酒店做学徒。1925年,上海发生五卅惨案,詹梓祥参加了悼念顾正红大会,并亲身经历了五卅运动。他不仅自己积极参与斗争,还动员本店老板以及其他商店老板参与罢市运动。五卅反帝爱国运动使得詹梓祥在实践中得到锻炼,而且找到了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在党组织的培养下,詹梓祥觉悟提高很快,于1925年年底光荣地加入共产党,从此踏上革命道路。
1926年年初,受命返回浙江的詹梓祥在中共杭州地方委员会的领导下参加国民党杭州县党部工作,从事发动工农、反对军阀、迎接北伐军等革命活动。5月,詹梓祥以国民党桐乡县党部筹备委员的身份,回到家乡屠甸镇开展活动。当月他发展沈孝达、钱君匋、柏慎之等多名国民党(左派)党员,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屠甸区分部,受嘉兴县党部领导。1927年2月19日,北洋军一个排的溃兵窜入屠甸镇,詹梓祥机智地稳住败兵,并连夜迎请北伐军。在当地百姓的有力配合下,北伐军在屠甸寂照寺全歼北洋溃兵。屠甸寂照寺之战后,国民党屠甸区分部开始公开活动,短时间内吸收了20多名党员,此后,詹梓祥又以屠甸区党部为基础,组建国民党桐乡县(今桐乡市)临时县党部执委会。自此开始,詹梓祥带领群众开展一系列打土豪、捉恶霸运动,并组织宣传,启发民众深入参与革命运动,推动了桐乡县大革命运动高潮的到来。

桐乡屠甸寂照寺遗址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爆发,国民党右派突然逮捕詹梓祥。詹梓祥临危不惧,并在群众的帮助下获释出狱。出狱后的詹梓祥找到了中共党组织,开始往来于沪杭之间,从事革命工作。1928年8月,詹梓祥受中共浙江省委委派,化名刘季云赴永康指导、督促暴动准备工作。10月11日晚,“永康暴动”开始,打土豪、分财物、召开群众大会……“永康暴动”震惊了敌人,敌省防军和地主武装联手镇压,永康各级党组织损失惨重。敌方重点搜捕的刘季云(即詹梓祥)化装成山民避开了搜捕,并于同年冬天奉调中共海宁县(今海宁市)委书记。
1929年4月,由于敌人活动十分猖獗,海宁的工作难以开展,詹梓祥随即离开海宁赴杭州找省委汇报和请示工作。到杭之后才得知:浙江省委已撤销,海宁县委归属杭州中心市委领导。4月30日,他在秘密联络点找到杭州中心市委书记郑馨,并向其详细汇报海宁县委的工作情况。然而不久,詹梓祥行踪暴露,被国民党侦缉队逮捕押往浙江国民党陆军监狱。狱中的詹梓祥积极乐观,不仅自己充分利用时间看书,还鼓励身边难友一起学习。时隔不久,原“永康暴动”领导人之一邵惠君被捕后屈膝投降,出卖了詹梓祥。1930年8月27日,詹梓祥被害于浙江国民党陆军监狱。临刑前,他写下了豪壮的诗句:“吾死不足惜,恨未得解放。革命千秋业,壮志寄远人。”

《申报》上有关詹梓祥牺牲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