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荣(1921年10月—1953年7月)

朱文荣(1921年10月—1953年7月)

朱文荣

桐乡县崇福镇(今桐乡市崇福镇)人。朱文荣排行老三,从小淳朴善良,为人忠厚老实。1942年,21岁的他与25岁的徐义珍结婚,当时家境贫寒,又值国难,婚后的日子十分艰辛。某村人觊觎他家房子,于是设圈套借钱给他,并唆使朱文荣参与赌博,妻子以及亲友多次规劝无效。结果,思想单纯又老实巴交的朱文荣债台高筑,还不出钱,不得不把祖上传给他的房子卖掉,用于还债。抗战结束,解放战争开始。为了扩充兵源,约1945年下半年,国民党在当时的崇福镇和临近的虎啸、上市、芝村一带拉壮丁,在别人的威逼引诱下,朱文荣被迫参加国民党部队

渡江战役胜利后的1949年5月3日,解放杭州的战役打响。拂晓时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十二师一八五团翻越五云山,占领二龙山北侧高地。此后,担任主攻大桥任务的二营五连向六和塔的国民党守军发起了进攻,又向大桥北端桥头堡发起攻击,控制了大桥北端,切断了敌人南逃的通道,接着顺利地占领了钱塘江大桥。此时尚在国民党部队效力的朱文荣没能逃过钱塘江大桥,就在这次战役中被我军俘虏。经过部队的政治思想教育,朱文荣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转而打击国民党在大陆的残余势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文荣一直在部队炮兵连服役。他有一定的文化基础,能自己写信,他时时思念家人,多次给家里寄信。信中说,自己在解放军队伍里,顽强打击国民党,因表现不错,受到两次立功表扬。

抗美援朝开始,他响应祖国号召,毅然报名。知道自己即将奔赴朝鲜,出发前约1个月,他又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给家里写信,既说明自己将去朝鲜参战,又表达了无限的思念之情。

1953年2月,朱文荣所在的第五十四军赴朝参战。他抱着痛击侵略者、誓死保家卫国的强烈愿望,在部队领导的指导和培养下,面对极其残酷的战斗环境,英勇作战,多次参加大型战役,表现出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7月4日,志愿军第二十兵团司令员杨勇、政委王平在龙门山前方指挥所布置夏季战役的第三次进攻,即金城战役。杨勇知道,第五十四军战士虽然大多是新入朝的,但战士们士气旺盛,信心百倍。杨勇讲了发起金城战役的意义和部队部署,炮兵司令员讲了炮兵的分配与步兵协同问题。7月13日晚9时整,一声攻击令下,金城前线1000多门大炮吐出串串火光,划破夜空,以排山倒海之势,铺天盖地地向敌阵地猛烈轰击。7月17日,敌人开始全线反扑,军长丁盛立即命电台向第五十四军一三五师领导发电:“为了惩罚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李承晚集团,支持朝鲜人民的正义事业,保卫新生的伟大祖国,我们要勇往直前,人倒旗不倒,直到取得最后的胜利!”

此时,第五十四军一三五师四〇四团已坚守阵地四昼夜,共击退敌人八师、六师、十师主力11个营的百余次进攻,歼敌3195名。由于战斗异常激烈和残酷,四〇四团伤亡也很大。

7月20日3时,四〇四团又组织一连、九连以及朱文荣所在的二营机炮连兵力,向被敌人占领的高地发起了猛力攻击。志愿军战士士气高涨,越战越勇,仅战斗了27分钟,便夺回4087等前沿一线阵地。至此,志愿军已攻占金城川地区全部阵地。在这次战斗中,朱文荣与战友们并肩作战,听从指挥,密切配合步兵部队英勇杀敌,面对装备和兵力远远强于我方的敌军,毫不畏惧,不幸于金城南4087高地里川洞壮烈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