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颂章(1914年—1939年10月)
嘉兴县新塍区高照乡(今嘉兴市秀洲区高照街道)人。幼时读过书,少年时期曾在湖州大成纸号当过学徒和店员,后来又回到嘉兴当小学教师。20世纪30年代初,高颂章就开始受到进步书刊的影响,同情劳苦大众,痛恨旧社会。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高颂章就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和反共反人民的政策。从1934年起,他和同乡进步青年宋铭心等同志从事抗日救亡活动,并与上海救国会、上海中共地下党取得了联系。由于得到多方面的鼓励和支持,高颂章和几位进步同志自筹经费创办了《野烽》刊物,还组织了“中国诗歌会吴兴分会”,写文章,作诗歌,积极进行抗日救亡的宣传工作。
1936年西安事变后,抗日救亡运动进入高潮阶段。高颂章深入湖州郊区的筑路工人和农民中宣传抗日救亡运动的重大意义,引起了国民党顽固派的注意、仇视,遭到国民党湖州保安司令部逮捕,被先后关押在浙江省保安司令部看守所和陆军监狱,直到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才被释放。出狱后,高颂章返回湖州,继续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活动。
1937年秋,高颂章经李公朴介绍进入山西民族革命大学学习,但因临汾局势紧张,学校疏散,他便返回浙江从事抗日救亡工作。到浙江龙游时,他获悉粟裕率领的由红军游击队改编而成的新四军500余人在龙游停留,即将北上皖南。他立即找到部队,要求参军,获准后被编入随军服务团并担任了队长。
1938年7月,高颂章随新四军二支队由皖南挺进苏南,到达横山地区后,服务团成员被分散到各区做民运工作,高颂章与二支队司令部秘书长王绍杰一起被分配在小丹阳地区。8月,小丹阳各界民众抗日动员委员会成立,高颂章任副主任。9月,高颂章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接任动委会指导员和中共小丹阳中心支部书记。高颂章对革命满腔热情,工作积极,作风踏实正派,善于联系群众和发动群众,说话、写文章都很生动。遇事处处以身作则,不畏艰难险阻。10月,小丹阳、横溪桥、薛镇等横山地区的主要集镇被日军占领并建立据点以后,局势恶化。但高颂章经常带领游击小组,在博望至小丹阳附近打游击,破坏公路、桥梁、电线,捕捉敌探汉奸,夜袭敌人据点。他经常不知困倦地深入群众,倾心做细致的宣传工作,使新市、博望沿石臼湖一带和小丹阳周围地区陆续建立了游击小组,不少村庄还建立了党的组织。11月的一天夜晚,高颂章带领游击队破坏了距新市和小丹阳各五华里处的陈岗桥。
1939年5月,江当溧工委建立。7月,高颂章任中共江当溧工委委员。8月,江当溧县委成立,高颂章任县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10月2日,高颂章带领通讯员丁振仁、业永龙、曲光(方)华、潘福生及其弟等6位同志,从新市去横山以东的桑园蒲、谢村一带与县委商讨工作,在过了陡门村途经当博公路东庄村西南山凹时,遇上一队日伪军十余人。敌中队长斋藤一发现他们,就命令军队用机枪扫射,高颂章和他的通讯员潘福生不幸当场牺牲。当夜,由新市出击的游击小组和当地群众备了棺材,将高颂章和潘福生的遗体就近埋葬在新市至于家甸中间的山地里。高颂章牺牲,时年25岁。高颂章生前在地方干部、群众中留有良好的印象,至今博望、小丹阳和沿石臼湖一带的人民还时常缅怀他、悼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