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龙飞(1906年—1928年1月)

陆龙飞(1906年—1928年1月)

陆龙飞

又名陆龙春,嘉善县枫泾南镇(今上海市金山区枫泾镇)人。父亲陆明溪,以务农为生,养育子女6人,陆龙飞排行老大。自幼懂事的陆龙飞主动帮助枫泾北镇(今上海市金山区枫泾镇)的父母照顾弟妹,且聪明好学,1922年毕业于枫泾第三高等小学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松江第三中学。当时的松江县(今上海市松江区)城里活动着一批早期共产党人,如侯绍裘、朱季恂等人。他们创办的“三五社”、《松江评论》以及恽代英创办的《中国青年》等都深深影响了松江地区各个中学的学子。沈雁冰、萧楚女、柳亚子、陈望道、于右任等人还来松江进行宣传演讲。在这些进步人士和新思想、新文化的熏陶下,陆龙飞很快转变成有思想和觉悟的进步学生

陆龙飞烈士墓

1925年五卅惨案爆发后,陆龙飞更是积极加入到反帝爱国斗争中,成为激进的革命青年。同年,在侯绍裘的帮助下,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6年陆龙飞中学毕业,党组织派遣他回家乡开展革命工作,在枫泾白牛塘村的土地堂小学当教师。陆龙飞积极参与了中共枫泾独立支部的建立,成为中共枫泾独立支部的4名党员之一,与支部书记袁世钊一起并肩战斗。从此,他投身革命事业,把自己的一生交给了党和人民。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陆龙飞、袁世钊等人领导的中共枫泾独立支部和农民协会已不能在枫泾镇上活动,便转移到陆龙飞老家屈家浜及附近的大方庵、土地堂一带农村,进行秘密活动。1927年9月,中共江苏省委派陈云负责松江区农民运动,陆龙飞根据党中央“八七”会议精神和陈云同志的指示,在枫泾地区建立农民革命军,开展武装斗争。11月,中共青浦县委成立,在其领导下,中共枫泾独立支部发展为中共枫泾区委,陆龙飞任中共枫泾区委委员、枫泾农民军指挥。1928年“枫泾暴动”之后,陆龙飞和吴志喜一起,不幸被国民党当局逮捕,殉难于枫泾文昌阁。陆龙飞临刑不惧,斗志昂然,高呼着“共产党万岁!”“打倒国民党!”的口号慷慨就义。陈云同志在1984年8月为其亲笔敬题“陆龙飞烈士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