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子林(1923年—1949年3月)

龚子林(1923年—1949年3月)

龚子林

平湖县乍浦镇(今平湖市乍浦镇)人。年幼时,父亲因贫病交加过早离世,龚子林被舅父抚养长大,曾在平湖城区中心小学(今平湖市实验小学)、当湖小学求学。小学毕业后经舅父托人介绍,龚子林于1941年6月到海盐甪里堰“伍隆盛”地货行当学徒。该地货行是中共海北工委地下党员祝岐耕、陈果攵等人为掩护革命工作而开设的。龚子林在这里受到了革命环境的熏陶,思想觉悟有了很大提高,这一年的秋天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走上了革命的道路。然而不久,甪里堰就发生了党员泄密事件,龚子林转移到嘉兴,在“源泰”水果行当学徒,继续从事党的秘密工作。

1940年年底,中共海北工委书记被捕,党员骨干大批撤离,不少地方的党员与组织失去了关系。以唐伯钧为首的国民党县政府,采取了种种反共措施,妄想乘机消灭平湖地下党组织。正是在这白色恐怖的环境里,1942年5月,龚子林受海北特派员刘明指派来到平湖县城,按照刘明的指示,以各种身份做掩护,机智地避过了敌人的岗哨,串村走巷,到平湖南门外寻找失散了的党员。在舅父的帮助下,他和党员范一仙先后在西门城内和东门后街开设烟纸杂货店,作为海北党组织的联络站。他前往南墩乡、徐埭乡等地的四个党支部,进行秘密联络工作,并传达了党中央关于对敌占区工作的方针,鼓励党员在艰苦的环境里要树立信心,坚持斗争。1942年10月,日寇对海北地区实施“第二次清乡”,妄图建立和强化其统治。龚子林按照党组织安排回到乍浦工作,和母亲在四牌楼西面,以开设小香烟店为掩护,继续负责平湖张家泾一带的党组织工作,及时传达上级党组织关于“反清乡”工作的指示。为了确保特派员刘明的安全,每当刘明从乍浦渡海去浙东向浦东地委请示、汇报工作时,龚子林都事先为其联系好船只,并安排好途中生活。在此期间,龚子林多次受组织委托,不顾路途艰险,几次去浙东城工委做交通联络工作,还先后护送杭州县(今杭州市)、余杭县(今杭州市余杭区)的几个女青年去浙东“鲁艺”学院学习

1945年春,为了筹建平湖武装力量,开展敌后游击战,龚子林前往浙东抗日根据地,参加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军事训练班,学习军事知识。在训练班上,他努力学习政治、军事知识,各科学习成绩优良,熟练地掌握了各种军事技能。训练结束后,他被派往海宁长安镇汪伪“和平救国军第十二军特务营”(简称“长安部队”)工作。这支“长安部队”内建有中共特支,完全控制着部队领导权。自建立以来,部队发展迅速,龚子林到部队时参加了该部的军政训练。军训结束后被特支派往该部三连,任重机枪班班长,加强了对这个连的控制。8月,“长安部队”受中共浙东区党委指示,调往浙东抗日根据地。然而就在行动前,该部第二、三连被少数坏人操纵,发生哗变。危急之中,龚子林火速前往特派员刘明处汇报,并与之赶紧撤离长安镇,前往四明山浙东根据地。10月初,新四军奉命北撤,龚子林受命回到乍浦开展党的地下工作。在乍浦,他一边从事繁重的劳动,一边坚持做党的工作,动员身边有志青年参加革命,还发展过多名党员。

1946年春,龚子林用自己的微薄收入,组织附近青年农民办起了夜校。在他的启发教育下,不少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入了党,成为土改中的骨干力量。1947年春,龚子林在过塘行建立了中共乍浦支部,担任支部书记,又在乍浦西门发展了两名党员。这一年秋天,由于长期的奔波劳累,龚子林患上了肺结核病,但他不顾自身重病,辞去过塘行的工作,打入了国民党平湖县自卫队,意在从中拉出一部分武装,建立革命队伍。其间,他病情越来越严重,却继续工作,不肯休息。11月,特派员刘明被捕,龚子林与上级党组织失去了联系,但他没有放弃,一边寻找党组织,一边组织党员学习《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鼓舞同志们的热情。

1949年年初,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胜利的消息传到了平湖,龚子林无比激动,向母亲喊着:“我们快要解放了,我们快要解放了!”然而就在3月,龚子林未等到平湖解放就病重离开了人世,时年2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