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林坤(1931年—1949年10月)

沈林坤(1931年—1949年10月)

沈林坤

崇德县(今桐乡市崇福镇)人,世代务农。他是家中长子,有一个姐姐、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他从小与弟弟沈雪庆一起,跟着父母在家务农,由于小时候生过天花,留下一脸麻点,当地人都叫他“麻子林坤”。父母亡故后,兄弟俩相依为命,其时姐姐已出嫁,妹妹从小送给了人家做童养媳。

1948年后,国民党节节败退,因兵源不足而大量抽壮丁,18岁的沈林坤被抽壮丁而加入国民党部队,到长江江阴要塞部队当兵。江阴要塞是江阴县长江边的一个乡镇,境内有一座山,当地人叫黄山,山上筑有炮台,山腰有堑壕,山脚有地堡群,是要塞重要的军事设施。沈林坤分配在黄山炮台当炮兵。

1949年4月20日晚,中国人民解放军按照中央军委命令,发起了渡江战役。在军队内部中共地下党员唐秉琳的领导下,1949年4月21日夜,江阴要塞国民党军队7000余人发动了反蒋反国民党的战场起义。江阴要塞起义后,编入第三野战军序列的部队,调转封锁长江的炮火,打向了长江南岸国民党军队第二十一军阵地,在江阴一带撕开了国民党军长江下游防线的缺口。随后,中国人民解放军三野第十兵团渡江部队在江阴一带顺利横渡长江,抢占滩头登陆成功,切断了铁路京沪线,取得了渡江战役的重大突破。沈林坤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编为第三野战军十兵团二十九军八十七师三五九团机炮连战士。他吃苦耐劳,忠厚老实,打仗勇敢,短短半年时间里,随部队参加了解放上海、杭州的战斗,并随军南下,在解放浙江南部和福建省的几十次战斗中,总是冲锋在前。

1949年10月,三野十兵团发起攻打福建大嶝岛战役,这是新中国战争史上第一次渡海战役,其目标是攻下金门岛外围国民党军队据点,为主力部队最后夺取厦门、金门创造条件,进攻时间为10月9日傍晚。

10月9日清晨,大嶝岛附近细雨蒙蒙,傍晚大嶝岛上空笼罩着一片浓浓的云雾。19点30分,海水退潮。团长曹国平下达战斗命令,第一梯队两个营奔向海滩,冲向大嶝岛。战士将枪支弹药高高举起,防止进水,在泥泞的海滩上艰难行进。沈林坤所在的机炮连是部队的重火力,推拉着用木板木棍扎成的十多个木排,上面装有重机枪、迫击炮和大批子弹炮弹,在齐膝深的海滩上艰难前进,渐渐地进入了深水港汊。大嶝岛上的敌人发现了涉水进攻的解放军,一时间,地堡工事里的轻重火力像雨点一样射来,妄图阻止解放军的进攻。二营左翼部队在团长曹国平、政委李峰的率领下,在路口一举抢滩登陆。沈林坤所在机炮连是右翼部队。岛上守敌发疯一样集中火力阻止解放军抢滩,一营副营长王志英、连长张继松先后中弹牺牲。机炮连战士推着厚重的木排,冒着敌人的枪弹,在海滩和齐腰深的海湾中奋勇向前,由于行进速度慢、目标大,机炮连战士成为守敌的主攻目标。沈林坤和十几名战友走在木排最前端,用绳子拉着木排,山脚地堡守敌看清是重火力武器,顿时机枪子弹像雨点一样射向木排,沈林坤身中18弹,壮烈牺牲。

沈林坤牺牲时才18岁,尚未结婚成家,无子女。1949年12月23日,三野十兵团司令部、政治部为沈林坤烈士家属颁发了“革命烈属证”。中共崇德县委、灵安区委敲锣打鼓将“革命烈属证”送到周家石桥沈林坤烈士老家,交给了沈林坤的姐姐和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