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学潜(1919年8月—1940年2月)

褚学潜(1919年8月—1940年2月)

褚学潜

海宁县斜桥镇(今海宁市斜桥镇)人。从小聪明好学,个性活泼,学习非常认真,课外又喜欢活动,唱歌和演戏是他的特长。褚学潜的青少年时代正是中华民族陷入水深火热、国难当头的时候。16岁时,不得不辍学去上海一个家庭工业社做练习生。其间,他坚持利用业余时间学习英文,阅读各种政治书刊,尤爱读唯物论,受高尔基、鲁迅等革命思想的影响较深。1935年的“一二·九”运动使褚学潜开始觉醒,他看到中国青年肩负着挽救中华民族的重任。1937年8月,日本侵略上海,工业社停业,褚学潜回到故乡海宁斜桥镇,在那里组织宣传抗日思想,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响应和拥护。海宁沦陷后,他又回到上海,放弃律师工作的优厚待遇,甘愿在上海补习教育协会担任书记一职。1938年在上海参加党的外围组织“益友社”,1939年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

《褚学潜烈士追悼特刊》

在党的教育和影响下,褚学潜产生了投身抗战前线的想法。1939年春,上海地下党组织调褚学潜到苏南根据地工作。褚学潜到苏南后,先参加“战地服务团”随军东进,两个月后任江南抗日义勇军二支队文化教员。1939年11月,中共东路特委根据陈毅、叶飞同志关于“重新组织武装,坚持原地斗争”的指示,重建了“新江抗”,褚学潜参加了“新江抗”所属的常熟人民抗日自卫队(简称“民抗”),任第一连指导员。

1940年2月8日,正值农历大年初一,日军突然侵袭“新江抗”司令部(阳澄湖边的洋沟溇),此时褚学潜正帮助战友搭戏台子,准备举行青年文艺会演。情势十分危急,褚学潜一发现险情,立即从戏台上跳下,同战士们一起朝敌人冲去,一阵枪林弹雨射来,他的左臂和颈部中弹,不幸壮烈牺牲,时年21岁。

褚学潜的一生,是用“倔强的生命去完成对祖国的忠贞的一生”,他的英勇和忠贞永远激励着我们,正如他的朋友在悼念诗中所写:“把你英勇的战斗永远刻在我们心中!我们接上你的岗位继续你的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