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振汉(1921年3月—1944年1月)

黄振汉(1921年3月—1944年1月)

黄振汉

又名陈家贤,桐乡县梧桐镇(今桐乡市梧桐街道)人。少年时读过几年书,成绩优良,语文功底较强。1937年在上海霞飞路(今上海淮海中路)绸布庄当学徒时,结识了金子明等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当时的金子明已是一名共产党员,在他的影响和帮助下,黄振汉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黄振汉毅然离开绸布庄,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1939年年初,黄振汉在上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即被派往青浦县工作,常活动于上海、海门以及启东一带,还曾奉命打入伪军袁英杰部。

1941年,时任中共浦东工委书记的金子明调黄振汉为驻上海联络员。此时的中共浦东工委对汪伪第十三师二十五旅五十团已经有了良好的策反工作基础,在该团二营四连还建有我党支部。1942年夏,为了加强该团中党的力量,党组织决定将四连党支部扩展为五十团支部,黄振汉奉命担任支部书记,化名陈家贤打入该团二营,任营部见习官。12月,汪伪第十三师师长丁锡山突然决定转投国民政府,并即将向天台出发。当时的党支部获悉此事时距离出发时间只有两个多小时,已经来不及请示上级党组织。黄振汉当即秘密召集支委会研究对策。当时有的同志主张拉出数百人投奔四明山,黄振汉则主张坚持长期埋伏政策,一面派人向上级汇报,一面随师行动。1943年1月,中共浙东区党委派吴建功抵达天台,向五十团我党支部说明了区党委的主张,要求该部仍坚持“长期埋伏”的方针,并明确该部以后由区党委敌工委领导。同时,吴建功又为埋伏在该部的同志疏通了上层关系,黄振汉被任命为五十团六连中尉副连长,开始掌握了一定的指挥实权。1943年2月,二十五旅在丽水整编,黄振汉改任三连一排中尉排长,在党内任整编后的二十二团支部书记。1943年夏,黄振汉等3名同志受命参加西南干训班轮训,受训两月有余。临近结束时,国民党采取突袭的办法,强迫学员加入国民党。无奈之下,黄振汉以支部书记名义批准另外两名同志填写了表格,自己则潜回四明山向上级请示。中共浙东区党工委依然按照“长期埋伏”的方针,批准二十二团党员必要时可以参加国民党,甚至参加中统、军统。此事之后不久,黄振汉暴露,只得撤往四明山。到四明山后,先承担浙东区党工委工作,后任余上县敌工站负责人。

1944年1月,黄振汉在余姚北天华附近执行任务,途中与伪余姚县(今宁波市余姚市)保安团遭遇,不幸负伤被俘。当时,敌伪正欲联合进攻四明山,妄图一举消灭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伪余姚县县长劳乃心对黄振汉亲自审讯,软硬兼施,但黄振汉毫不动摇。恼羞成怒的劳乃心终下杀手,枪杀了黄振汉。黄振汉时年2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