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庆元(1930年—1945年6月)

彭庆元
崇德县洲泉镇(今桐乡市洲泉镇)人。他出生在德清县洛舍乡(今洛舍镇)张家湾村,后随家人一起迁居到崇德县洲泉镇。彭庆元是家里的长子,从小就很懂事,“穷人的孩子早当家”,14岁那年,他前往洛舍乡一家做香的作坊里做学徒工。1945年2月,新四军十六旅三支队进占洛舍,解放德清,同时建立地方政权,扩军招兵。有一天,彭庆元找到新四军战士周文池、周文贵兄弟俩,要求与他们一起参加新四军。周氏兄弟向上级首长汇报后,首长同意彭庆元入伍。少年彭庆元身材矮小,性格活泼,大家都亲切地叫他“小鬼”。他在部队里不怕苦不怕累,刻苦训练。一个月后,周文池、彭庆元被分配到武康县莫干区(今属德清县莫干山镇)工作,彭庆元为区大队宣传战士。
随着形势的发展,武康县委决定成立英红区。时年5月,中共苏浙区党委组织部任命高民担任英红区区长。5月20日,从苏中南下的高民参加了武康县委扩大会议,同时筹备区政府的组建工作,如人员、武器等配备。县委为他配备了民政股长付光泽、区分队长潘方喜、两位战士以及一位炊事员。临行前,县委书记何坚白、县长把15岁的彭庆元安排为高民的通讯员。
区长高民带了一行人前往三民乡,开展英红区的工作。然而,武康县的敌伪据点就在英红区,敌情严重。当地的乡村政权都是旧有势力掌握,情况复杂。高民带领的区政府力量十分有限,基层党组织与群众基础又相当薄弱。面对严峻的形势,他们不畏艰险,顽强工作,开辟红色新政权。小战士彭庆元作为区政府的通讯员,机智勇敢,一次又一次完成了送信任务,上情下达,下情上传,保障了区政府的通讯工作,深受领导赞赏。谁料区分队长潘方喜、战士蒋洪是隐藏在队伍中的内奸,他们向敌伪军报告了区政府人员的行踪。1945年6月16日,英红区政府人员宿营在三民乡车岑坞,伪保安大队突袭区政府。下午4时左右,天下大雨,区政府其他人员都外出工作了,只有高民与彭庆元在屋里。突然,高民听到屋外响起一片杂乱的脚步声,急忙到门口一看,发现有5个人头戴毡帽,身穿蓑衣,手持短枪,飞奔而来。他立即转身,对彭庆元说:“敌人来了,快走!”彭庆元立即与高民向后门撤退,这时敌军已冲到门口,向屋里开枪,彭庆元中了3枪,高民一把扶住他的身体,并迅速取下他背着的文件袋,敌人的枪声又响了,彭庆元中弹倒地,光荣牺牲,时年15岁。高民随即冲出后门,由于大雨路滑,摔下山坡,昏迷过去,随后被俘。
1945年8月底,经营救出狱后的高民回到中共浙西地委,接受组织审查。9月,县委书记何坚白来地委开会,高民得知莫干区委副书记张伏年接替他的工作,内奸潘方喜、蒋洪已被铲除,彭庆元牺牲后被安葬在三民乡东岑坞。高民向何书记提出,要求县委寻找彭庆元烈士的家属,以烈属待遇加以抚恤。
1974年10月9日,高民仍然念念不忘自己的通讯员。他说:“彭庆元同志光荣牺牲已有29年多了,他为革命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我是他的战友,又是当时的英红区区长,所以我有责任向桐乡县领导同志汇报彭庆元同志牺牲的情况,并要求领导追认彭庆元同志为革命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