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爱生(1917年—1949年9月)

陶爱生(1917年—1949年9月)

陶爱生

平湖县新仓区(今平湖市新仓镇)人。全家靠父亲摇船运送货物、母亲种地勉强糊口。因家境贫寒,陶爱生只能看着有钱人家的孩子上学。后来父母变卖了田地,在松江城开了一家棕棚店。直到11岁,陶爱生才开始上学,读了6年书。然而,随着父亲的去世,家里再次陷入困境,无奈中,陶母只得将唯一的儿子送到上海骆驼绒厂当学徒。在厂里,陶爱生忍气吞声地过了3年。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到处烧杀抢掠,陶爱生的家也被烧光了。目睹这国破家亡的惨状,他毅然选择走出家门参加抗日,当时的陶爱生上有老母,下有襁褓中的女儿。

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5月11日平湖解放。5月15日,离家10年的陶爱生终于回来了。当年襁褓中的女儿已经11岁,母亲也早已年迈。自古忠孝难两全,陶爱生对家人满是愧疚。临走时,他嘱咐妻子照顾母亲和女儿,自己还要随部队解放全中国。5月17日清晨,部队出发了,陶爱生路过家门口,交给母亲一枝天蓝色的“金城”钢笔和一封信。过了一个星期,陶爱生在嘉兴给家里写信,再三叮嘱女儿要好好读书,不想此信竟成了遗书。

1949年10月,陶家迎来了陶爱生所在部队的两位首长。他们向陶家人讲述了陶爱生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情景:1949年9月,在福厦战役中,天上有敌人的飞机,山上有敌人的机枪大炮,战斗异常激烈,许多战士都倒在了敌人的炮火下。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一军九十三师二七七团班长,陶爱生不怕牺牲,勇敢战斗,主动请战,向敌人发起一次次的冲锋,最后在战斗中牺牲了。临走时,两位首长将陶爱生的烈士证明书及烈士遗物交与陶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