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志淑(1897年—1931年4月)

邹志淑
女,又名邹淑英,嘉兴县庄史镇(今嘉兴市南湖区凤桥镇)人。自幼家中贫困,姐妹五人,在重男轻女的社会风气下,邹家父母因膝下无子而被人看不起。母亲在受尽委屈之后将长女邹志淑女扮男装送进镇上的小学读书。邹志淑不负父母的期望,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这所学校是由镇上一个姓柏的地主开办的,某天该柏姓地主前往学校查看,发现成绩最好的小男孩眉清目秀,甚为喜欢。当从老师口中得知小男孩实为女孩后,遂向邹家提出供养邹志淑,但不是做童养媳,而是等她长大后再结婚。邹家迫于柏姓地主的势力,无奈答应了。
1912年,邹志淑小学毕业,柏姓地主将自家经营的药铺交给邹志淑打理,并安排儿子与其成婚。然而这位“少爷”是位浪荡公子,又嗜赌成性,邹志淑与其感情并不好。当时柏家有位堂叔叫柏钟声,很早就参加了革命,邹志淑受其影响,对革命有了认识,对新社会有了期望。1924年,邹志淑参加了革命社团——读书会,接受新民主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的熏陶。邹志淑有个名为邹志英的妹妹,常往来于柏家,后来与姐夫(邹志淑柏姓丈夫)产生感情,在邹、柏两家反对之下两人前往上海同居,其间邹志淑丈夫因败光积蓄而要求她前去送钱,受尽委屈的邹志淑一怒之下离开了柏家。1925年,张发奎部队在嘉兴招军队女宣传员,邹志淑前去报名,正式加入部队,并于192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邹志淑到上海爱文义路卡德路(今北京西路石门二路)张家宅36号党中央机关中央特科一科工作,该科由周恩来领导。其间,经二科负责人陈赓介绍,邹志淑与宋启荣结婚。宋启荣,又名宋再生,原是上海法租界巡捕房探目。宋启荣1925年在上海入党,1928年受中央特科委派打入淞沪警备司令部任第四号政治密查员。之后,宋启荣不断把敌人的阴谋计划及抓捕共产党人的情报,通过邹志淑及时交给陈赓。1930年5月,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在卡尔登大戏院(今长江剧场)后面的一排洋房内召开,邹志淑参加了大会,负责交通和掩护工作。[1]
1931年4月,中央特科负责人顾顺章投敌叛变,邹志淑不幸被捕牺牲,时年34岁。邹志淑牺牲时有一女儿,名宋保苏(取保卫苏维埃之意),年仅3岁。宋启荣怕敌人斩草除根,就在妻子牺牲后将小保苏送给了一户姓陈的人家,后陈家迁移,女儿从此下落不明。1964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关心下,有关部门终于在当时上海县(今上海市)梅陇公社华二大队十六生产队找到了宋保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