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顺根(1962年5月—1985年1月)

曹顺根(1962年5月—1985年1月)

曹顺根

平湖县南桥乡(今平湖市新埭镇)人。1962年5月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家庭。1979年从新埭中学高中毕业,在校时是一名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他品学兼优,为人忠厚,还担任班上的体育委员。高中毕业后拜师学习漆艺,很快就学得了一套好手艺,收入颇丰。

1982年1月,一年一度的征兵终于来到了,保卫祖国的崇高责任感在曹顺根心中孕育成熟,他在为家挣钱和为国服役的天平上,毅然放弃赚钱的漆工手艺,选择为国服役。入伍后,进入陆军第四十一师(甲)三团八连,并在训练中获得了射击、越障等五项全能的优异成绩,被提升为班长部队调他到萧山农场种田,他毫无怨言,背起背包就走,把它看作第二战场。农场这地方是盐碱地,插秧时,他三只指头插出了血,手脚溃烂,战友们从未听到他叫一声苦!同时,曹顺根还帮助其他战士劳动,不误农时地完成生产任务。中午,战友们休息,他不睡,在酷暑打猪草,常为食堂挑水、种菜……样样当作分内事,受到部队领导多次表扬和嘉奖。1983年,他被评为“优秀义务兵”。1984年,他被调到连队当给养员,其间被誉为“放心给养员”。1984年7月,某部接到赴越参战的命令,但他所在的部队只动员少数兵员上前线,他明知道战争就意味着有牺牲的危险,却多次找领导,表决心,写血书:“头可断,血可流,祖国南疆不可丢!”迫切要求参战。某部把最好的干部、战士输送到参战部队,他被分配在参战某部八连当战士,在4个月的临战训练中又取得了优异成绩。同时,他不顾劳累,经常替战友们站岗放哨。1984年12月4日,他忍着肚子痛依然坚持执勤,后昏厥在岗位上,不省人事,当他醒来的时候,已经卧躺在云南军区岘山62医院的病床上,因患急性阑尾炎动了手术。他身在病房,心却早已飞向了炮火纷飞的战场,病情刚刚好转,他就三番五次地找医院领导、医生要求出院,还常溜到岘山镇打听去前线的军车。领导见他要求上阵地的心情非常迫切,只好在他住院15天后让他提前出院。他带着病后虚弱的身体,搭上部队的便车,又步行1个多小时辗转来到炮火纷飞的第一线,与同志们战斗在一起,医院开的全休7天的证明默默藏下。领导和同志们劝他下阵地休息,他怎么也不肯,而是坚持和战友们一起,担负起运送军需物资、抢救伤员的任务。他冒着生命危险,一人就往1072高地运送军需物资20多次,弹药13箱……接送伤员20多人。

1985年1月18日,重雾如磐,越南政府一方面玩弄春节前停火的花招,另一方面加强策划、调兵遣将,妄图拿下我方阵地。曹顺根所在的某部接受了攻占116阵地无名3号高地的任务。战斗一打响,他和战友们在我军炮火的掩护下,秘密接近3号高地山脚,当我军炮火一转移,他和战友们就勇敢地冲向山顶。当曹顺根冲到山顶时,弹片炸伤他的左大腿,顿时血流如注,他踉跄了几下摔倒在阵地上,旁边的战友替他简单包扎后,叫他隐蔽起来,但他坚定地说:“不要管我,我还能战斗。”他背着一挎包手榴弹,以顽强的毅力一挪一挪,十分艰难地向前爬行着,身后却留下一行足有10米的鲜红血带。这时他发现左侧敌人的火力点正向战友们射击,他咬牙切齿,但身不由己。“一定要消灭这个火力点,为战友们开通路!”神圣的职责驱使着他,使他竭尽全力支撑着半个身体,又一次顽强地爬在石头上,拼命地投掷了两枚手榴弹。当他再次准备投掷时,一排罪恶的子弹射进了他的胸膛,他为保卫祖国的南疆,洒尽了最后一滴血,献出了年轻的生命。1985年7月,曹顺根被追认为中共党员,记三等功1次。这位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热血青年,用鲜血和生命向党交出了一颗报国之心,实践了“洒热血保卫边疆,为中华奉献青春”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