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 骏(1922年—1953年3月)

陆 骏(1922年—1953年3月)

陆 骏

原名曾广德,湖南省邵阳人。8岁时父亲去世,因为家庭贫困,母亲带着他从上海投靠到嘉兴新篁的姐姐(曾广德姨妈)家。后来因被日本鬼子毁了几次房子,遂搬到嘉兴城里月河居住。10岁时进入上海国货公司当学徒,因机智、能干、活泼而被我党在上海的地下组织所吸收,从事地下工作

1940年,18岁的曾广德参加革命,并改名为陆骏,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工运工作。1940年至1941年间,在上海从事地下工作的陆骏转到苏北如皋县,并担任中共区委书记,同时组织地方武装,兼任指导员。1942年,陆骏带领地方武装转入如西独立团,并任教导员,1945年8月任苏中军区第十三团党总支书记。1946年3月5日晨,我军向据守在灵甸港(启东、海门交界处)的国民党军队发起进攻。在强大的攻势下,5日拂晓,这支国民党军队摇起白旗,表示投降。团里派总支书记陆骏随同政治处主任在部分战士的护卫下,进入敌据点受降。当时虽然敌军已无还手之力,但毕竟还处于战斗状况,况且对手是一支在当地臭名昭著的军队,大家着实为深入虎穴的陆骏和其他战友捏了一把汗,直到看见他们从敌据点平安出来,提着的心才放下。

1946年7月,陆骏先后参加了“苏中七战七捷”战役中的宣家堡、如南、李堡等战斗。随华中野战军四纵队转入山东后,又参加枣庄、莱芜、孟良崮、豫东、淮海等战役。陆骏的一位战友阮武昌在《烽火十年》中回忆,1946年7月19日夜,部队向据守在林梓镇的国民党军队发起总攻。在敌少我多的情况下,部队向敌军发起了心理攻势,向他们喊话劝降。几个小时后,对方突然提出愿意投降,不过要我们派人前去谈判。得知这一情况后,团首长决定一面继续做总攻准备,一面派总支书记陆骏等前去谈判。在陆骏抵达前沿阵地时,我军大声告诉对方:我方代表即将通过木桥,你方要保证他们绝对安全

陆骏使用过的皮包

陆骏进去后,阮武昌一直瞪眼观察、侧耳细听,密切注视着对面的动静。时间一点点过去,已经1个多小时了,谈判仍没有一点消息。双方到底谈得怎么样了?陆骏等同志安全吗?正在大家焦急等待时,突然从镇子里传出两声清脆的枪响。大家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连忙厉声责问敌方:“刚才哪里开枪?为什么开枪?”大家要求国民党军队立即查明情况,同时再次警告他们要保证我方代表的安全。半个小时后对方回话了,说谈判还在进行,刚才的枪响是一个士兵走火了。战友们听到这个消息后还是将信将疑,不过心里总算能宽一宽了。又过了一个小时,大家隐约看到河对岸有几个人慢慢走过来,黑夜中看不清是什么人,于是大家立刻做好了战斗准备。等那几个人走近桥口时,大家终于看清是陆骏同志回来了,几位干部高兴地迎了上去。陆骏看到大家后也高兴地笑着说:“让你们担心了吧?敌人已被迫接受我们的条件,同意停止抵抗,缴械投降!”第二天,我军不费一枪一弹,解除了国民党一个营的武装。

1949年4月,第三野战军渡长江南下作战,陆骏历经解放杭州、上海、舟山等战役。淮海战役时,陆骏任第六十七师一九九团三营教导员,后来任一九九团政治处副主任、政委等职。据曾经担任过二〇〇团政委的田昌炜回忆:“陆骏同志作战勇敢,有勇有谋,打过长江后,陆骏任教导员的一九九团三营,一次就抓了国民党军的800名俘虏,他高兴地告诉我这个好消息。”

1952年,陆骏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三军六十七师二〇〇团政委。1953年3月13日,在朝鲜铁源郡箭川里地区,我团驻地遭到美军飞机轰炸,30多名干部、战士不幸牺牲,其中包括陆骏政委。当时,陆骏正与师政治部青年科科长孙尔储谈话,听到飞机的轰鸣声,陆骏大喊:“不好,快跑!”又喊了一声:“来不及了,卧倒!”孙尔储急忙卧倒,并顺势滚下台阶,陆骏则顺势卧倒在房内的地板上。敌机第一批炸弹下来时,炸破了房门,压住了孙尔储,当时陆骏还没被炸着,他蹲下去看被压着的孙尔储情况怎么样,想救他一把。就在这个时候,第二批炸弹扔了下来,塌下来的房子重重地压在了陆骏身上……陆骏倒在血泊中,光荣牺牲。陆骏现安葬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位于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内的陆骏烈士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