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实施过程
(一)建立机制
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诊改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部署诊改工作,下设诊改专家委员会、质量管理办公室(诊改办公室、诊改工作室)、7个专门工作组。通过组织架构调整,理顺了工作职能,提高了管理效率。
2.制定诊改制度
学校基于8字形质量改进螺旋,制订了《云南省曲靖农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云南省曲靖农业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平台建设与管理办法》,边实施,边改进。
(二)搭建平台
搭建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信息化管理平台,完善现有业务应用系统功能,建设智能校园网络,建立基础网络层、业务应用层、质量监控层三层体系结构的信息化网络系统,为诊改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三)搭建“两链”
1.完善规划,构建目标体系
对学校发展总目标进行逐级分解,搭建了学校总规划、二级专项规划、三级子专项工作规划、年度工作计划、月工作计划的五级目标链条,从教代会目标任务分解入手,聚焦科室(学部)月工作计划推进,形成了学校上下贯通、左右呼应的目标体系。
表1 曲靖农业学校发展规划明细
2.完善标准,构建标准体系
学校对照目标体系,搭建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标准链条。完善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制定教师发展标准、学生发展标准等各项工作标准。专业层面修订完善了220门课程标准,编制完成92门专业课实训手册,为专业课程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提供基础保障。
表2 曲靖农业学校办学标准明细
续表2
3.完善制度,构建制度体系
学校基于8字形质量改进螺旋,制订了校本诊改制度,形成了《云南省曲靖农业学校制度汇编》,涉及党群工作、行政管理工作、学生管理工作、教学管理工作规程四个方面的内容,制订、修订制度共计182条。为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提供了制度保障。
表3 曲靖农业学校管理制度明细
(四)特色创新
1.完善规划,形成完整目标链,构建目标体系
2.完善标准,形成完整标准链,构建标准体系
(1)完善学校层面各类标准。
(2)完善专业、课程和实验实训标准。
(3)完善教师发展标准。
(4)制定学生发展标准。
3.梳理制度,修订完善并运转,形成良性内控机制,构建完整制度机制体系
4.搭建平台,构建诊断要素体系
搭建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信息化管理平台,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项目参考表》,结合学校实际,制定6个项目、16个要素、99个诊断点的诊断标准,对照标准进行诊断,责任到科室、学部,构建完善的诊断要素体系。
5.以“1+X”证书制度试点为契机,深化“三教”改革,推进教学诊改
(1)建立行业引领、企业参与、学校实施、多方联动机制。形成了对接证书标准,上下贯通的专业、课程层面目标链及标准链。
(2)构建从标准到熟练的标准化培训考评体系。对照书证融通课程标准,编制授课计划,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注重过程管理,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3)构建多方联动的协同育人平台。营造了学校、企业、行业、教职工联动的全员育人环境。
(4)利用数字平台持续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改革,不断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通过实时数据分析,对课堂教学要素进行诊断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