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后记

云南省曲靖农业学校历时一年的案例研究,以《中职中专案例研究与创新》的出版为标志,使这一涉及面最广、参与人数最多的集体研究活动,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和圆满的收获。

我们之所以创设这项研究活动,是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历史传统和现实经验。其一,曲靖农业学校开办于1956年,至今已经历了65年的职业技术教育教育历史,积累了十分丰富的职教发展经验。现已成为一所立足曲靖,面向云南,服务全国,以农为主,多专业综合发展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和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获全国中职百强学校、省级文明单位、省级平安校园、云南省教学诊改试点学校、曲靖唯一国家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中职学校等荣誉和试点资格。

学校施行校部两级管理,有生物技术、经贸信息、工程技术、综合服务、公共基础、综合改革6个专业学部,共26个专业,全日制在校学生人数11396人(其中涉农专业学生占比40.2%)。编内外教职工600人,生师比为19:1,其中专任教师499人,占教职工总数的83.1%,“双师型”教师占48.4%。

其二,曲靖农业学校所在的曲靖市职业教育中心,是云南省最早建成的集教育、文化、体育、科研、商贸、旅游、居住为一体的现代化、园林化、数字化职业教育基地。中心占地2平方公里,一期入驻单位有云南省曲靖农业学校、云南省曲靖应用技术学校、曲靖财经学校、曲靖工商职业技术学校、曲靖高级技工学校、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和曲靖职业技术学院等7所职业院校,配套项目有教师住宅小区、综合商务大厦、文化产业步行街、农民安置新村等,总规划建筑面积180万平方米,学校建筑面积120万平方米,现已累计完成投资近29亿元。

截至目前,曲靖职教中心建成公共基础设施及相关配套设施30.57万平方米,学校房屋竣工建筑面积达80万平方米以上,校园道路、绿化及相关配套设施60多万平方米,农民安置新村竣工建筑面积约18万平方米,教师小区、文化产业步行街、综合商务大厦配套项目已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工程建设质量高、速度快、无安全事故、无征地拆迁上访。总体实现了可容纳10万学生就读的“云南一流、国内知名”职教中心建设目标。职教中心7所院校在校生和成人教育及相关专业长、短期培训总人数已达9万多人,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这些坚实的基础条件,使我们拥有坚定的信念和充分的自信,并促进我们时时刻刻深入思考现代职教全面深化改革的种种科学研发的现实命题。

正如我在本书《代序》中所言,“不论是教师,还是教学团队,掌握丰富多样的教育教学案例都是教师个人能力和教学团队实力的显著标志。所以,我们向全校教师倡导开展个案研究,不断创造和积累属于我们全体团队成员教育创新能力的成功案例。这是确保学校具有现代教育竞争能力最为重要的基础保障。”

我们成功组织并力求全员参与的这项中职中专案例研究活动,具有如下三个鲜明的特点:

一是具有鲜明和科学的指导思想和实践价值取向。我们广泛借鉴了以苏霍姆林斯基、魏书生为代表的教育研究成功方法,借鉴了云南基础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最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和经验,严格针对中等职教专业建设、教师团队建设、实习实训创新、“双师型”教师自我培养、就业创业能力培训、就业制度建设、专业课程建设、教学与实训方法、职业技能培养项目化管理创新、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创新、班主任工作方法与业绩考核、职业教育评价体系建设等涉及学校改革发展的各个方面,研究个案对现实中等职教的方方面面进行了全覆盖。

二是调动了最广泛的研究队伍。对于本次研究活动,学校进行了严密的科学设计和论证,采取高效的措施进行广泛动员,对研究成果进行了两轮征集和筛选,促使全校每个专业、每门课程和每位教师都进行了积极、主动、全面和深入的思考。这对促进我校职业技术人才培养水平和能力的全面提升,将会产生全面的推动作用。

三是全方位展示和检阅了我校教师的教育科学研究水平。我们对所有征集文稿件进行科学分类、挑选和筛查,最终通过严密的层层把关,删除了部分选材和论述重复、新闻报道特征明显、缺乏深入研究内涵和研究文字表达一般化的征集文稿;经过严格淘汰和筛选的论文,专题性强,理论指导鲜明,研究路径清晰,突出了理论与实践的密切联系,通过行动研究与综合改革的深化,有效促进了案例研究的全面深化,客观反映了全校教师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和群策群力、团结奋进的研究实力和水准。

总之,本次研究活动涌现出众多涉及中等职教改革、发展与创新的丰富个案研究成果,成功展示出我校各专业、各方面改革、发展、创新的深度和广度。当然,学校的各个方面和全体教师,也可以从对研究成果的学习、借鉴和反思中,找到各种不足,寻求自身的努力方向,在未来学校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进程中,迸发出崭新的创造活力。

最后,我们要感谢学校教务处对本次研究活动的周密组织,感谢本书修订过程中付出艰苦劳动的所有同行;还要特别感谢本书选题编辑周颖老师的认真指导,感谢责任编辑和校对人员对本书的编辑和校对,他们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将鼓舞本书的全体作者,以工匠精神投入到职教事业之中,产生积极和深远的影响。

潘涯森

2021年9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