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成果、成效及推广

五、实际成果、成效及推广

(一)弥补了校内实训基地的不足,提供了真实或仿真实训场景

校外实训基地是对校内实训基地设备、场所和功能缺陷的有效补充,能有效解决学校实训基地建设所需经费和空间不足的矛盾。另外,企业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共同参与指导学生的理论与技能学习,也能减轻校内实训教学安排上的压力。

(二)提高了学生就业竞争力,缩短了工作适应期

目前,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在校外实训基地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可以接受现代畜牧企业氛围的熏陶,熟悉行业先进的设备和生产工艺,尽快掌握相应畜牧兽医岗位所需的基本技能与专业技术,并能培养现代化畜牧生产和科技发展倡导的团队协作精神、群体沟通技巧和组织协调能力等综合素质。

(三)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了整体办学实力

通过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和运行,学校可以及时了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要求,发现学校师资培养、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计划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整体办学实力。如通过选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和聘任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的互动方式,提高了学校的师资水平;聘请企业专家参与调整专业设置、调整教学计划、开发工学结合课程和编写校本教材等工作。通过教学改革,打破了学科型的教学模式。

(四)专业群建设辐射效果明显

通过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面向畜牧兽医行业,以畜牧兽医专业为龙头,带动了我校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宠物养护与经营、动物防疫与检验等专业建设,提高了专业群的整体水平,提升了我校畜牧兽医专业群服务于行业和区域经济的能力。

(五)增强了社会服务能力,扩大学校影响力和辐射力

中职教育的生命力在于贴近人才市场需求,服务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学校将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科技服务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就充分发挥校外实训基地的系统功能和作用,提高科技服务能力,为区域畜牧业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