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策略

五、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策略

(一)评价方法的选择

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结论的可信度与评价的方法是否科学有直接的关系,方法科学,可信度高。对职业教育质量的评价,可采取如下几种方法:

1.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法

所谓定性评价,就是根据评价实施者的认识和经验确定职业学校的教育质量,侧重于对职业学校的抽象分析与评价。所谓定量评价,就是对职业学校教育质量进行数量上的分析,从而对其教育质量进行评判。对职业学校进行教育质量评价的实施者,多数是职业教育过程的参与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比较科学。

2.调查研究法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对职业学校教育质量进行评价的时候,如果在调查的基础上评价,则能够使评价结果更真实可靠、有说服力。在实施过程中要结合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调查方法,如对职业学校的整体办学质量进行评价,可选用抽样调查法,而对于教师个体的评价,则可选用问卷调查法。

3.实验研究法

所谓实验研究法,就是有系统地操纵某些实验条件,然后观测与这些实验条件相伴随现象的变化,从而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因为制定出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否符合职业学校的实际、是否符合职业学校毕业生的认知规律,在正式实施评价之前都是求知数。为了使评价不脱离实际,使评价结果更有可信度,可以开展评价之前,在不同范围进行试用,创造条件进行多次实验,为求评价结果准确可靠。

4.行动研究法

这里所说的行动研究法,是指在职业学校的教育环境中,评价实施者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以解决职业教育质量评价问题为首要目标的一种研究模式。教学质量评价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很多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准确程度产生影响。实践证明,行动研究法能够适应职业教育的复杂性,是一种解决职业教育质量评价问题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

(二)评价内容的确定

1.培养目标的评价

职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能够直接走上工作岗位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职业学校课堂教学必须围绕这一培养目标展开。与此相适应的,构建职业学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需要围绕这一培养目标实施,把培养目标的评价列为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的重点组成部分,而且要占有比较大的分量。

2.培养方式的评价

职业学校培养出的人才能否适应企业的工作岗位,与职业学校的培养方式也有一定的关系。比如,职业学校如果不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那么培养出的毕业生必然不能胜任与所学专业相对应的岗位。当前有很多职业学校试行“前厂后店”“校企合作”等培养模式,取得良好的成效。所以对职业学校培养方式的评价,应当作为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3.职业能力的评价

职业学校培养的毕业生的职业能力是评价教育质量的一个根本性标准。当毕业生走进企业以后,如果很好地快速地适应工作岗位,就能充分说明该职业学校的教育质量很好。相反,如果毕业生上任后,工作干得不怎么样,甚至很差,说明职业教育质量不好。所以,对毕业生职业能力的评价,应当作为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