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工作过程
(一)构建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零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探索适合于中职畜牧兽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我们成立了校企合作委员会和畜牧兽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并与曲靖马龙养猪专业合作社、曲靖麒麟区养猪专业合作社、宣威海璇牧业、宣威荣兴农业科技、马龙红石农业科技等20余家企业建立了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让企业全方位参与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全过程,专业教师按照教学技能的能力要求分批分阶段的委派到企业实践锻炼。通过这种深度校企合作办学形式,我们了解到企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观点以及成功的做法。企业认为,要培养技能型人才,就应先确定明确的任务,要能够熟练掌握整个畜牧兽医生产上的各个环节和各项技术要领,不懂的就向有经验的师傅请教,要通过“做中学、学中做、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来锻炼学生的能力,这样效果将会更好。在此基础上,我们结合对企业的调研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论证和总结,最终校企共同确定了曲靖农校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零对接的现代职教人才培养模式。
(二)确定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零对接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围绕工作过程就是教学过程的人才培养思路,学校与企业深度融合,使企业参与学生培养全过程,共同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首先,确立基本技能训练、岗位技能训练和职业能力训练循序渐进的人才培养途径。围绕畜牧兽医基本操作技能、畜禽养殖技术、畜禽疫病防治技术、畜禽饲料配方技术、畜禽繁殖改良技术等核心技术安排教学与项目训练内容,并把畜禽养殖工、动物疫病防治员等职业资格证书要求的相关技能融入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中。其次,聘请了行业、企业以及高校的专家,对畜牧兽医行业核心目标岗位的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进行讲授,初步形成课程体系框架,并确立了专业的核心课程和课程标准。
(三)制定了基于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零对接的人才培养方案
为制定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零对接的人才培养方案对专业的人才需求和专业改革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并写出了内容翔实、论证充分的调研报告,这为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课程体系已确定的基础上,组织企业、行业、高校的专家,进一步对人才培养目标、人才规格标准以及核心课程内容进行分析与论证,初步形成了能够反映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零对接的人才培养方案。
(四)实践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零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
自从与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以来,校企不仅共同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而且还把教学地点搬到了养殖场、企业化验室,实现了教学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针对校企共管的实习基地,企业为顶岗实习的学生在养殖场建造了宿舍、食堂和教室,而学校则投入了部分配套的教学设施,从而实现了把教学楼建在学生实习的畜牧企业的办学理念,这为企业专家、技术能手与专业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完成学生的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任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了提高实习的效率,为学生编写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协议”“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协议”“学生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安全协议”“学生顶岗实习手册”“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等。在合作的畜牧企业,由企业的畜牧技术员、畜牧兽医行业专家和学校实习指导教师根据企业的生产情况和岗位能力要求,分阶段、分项目的进行培训和指导,把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零对接的育人理念落到了实处。通过对2010级的牧医55班50人、牧医56班的52名学生;2011级牧医57班52名、牧医58班51名、牧医59班49名、牧医60班46名共300名学生实习和就业情况看,2010级学生的顶岗实习企业的满意率为90%,2011级学生的顶岗实习企业的满意率为95%,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学生畜牧兽医相关的专业技能及管理能力得到了提高,尤其是畜禽的饲养管理能力和畜禽疫病防控综合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受到了家长、社会和企业的好评。
顶岗实习结束后,2010级的107名学生中有89名直接进入实习企业工作,其余l8名也陆续找到了专业对口的工作,并且大部分学生一年后都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2011级的四个班学生于2014年6月完成顶岗实习。据调查,85%以上的学生将被企业直接聘用为正式员工,并且工作待遇也较可观。这种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零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企业和学生都有益,尤其是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以国家重点示范专业建设为契机,学校投资近300万元完善和添置了动物疫病检测设备、饲料分析化验设备、动物疫病内科诊断设备、畜禽繁殖改良设备、动物外产科等实训室的实训设备,新增了畜牧兽医仿真模拟实训室、畜牧兽医综合服务中心,使校内实训室由原来的5个增加到现在的7个,校外深度合作实训基地由7个增加到了21个,基本上能够满足“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需要。
(五)强有力的专兼结合“双师型”教师团队,为实施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零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奠定了师资保障
学校聘请经验丰富的畜牧兽医行业和企业专家、技术工人担任兼职教师,对实践教学核心环节进行指导,截至2014年6月,畜牧兽医专业的“双师型”教师团队已经达到25人之多,这有力地保障了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零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开展畜牧兽医专业基础技能训练
学生入学的第一年,基本技能训练在校内实验实训基地进行,由企业派技术能手,结合企业相关工作岗位的能力需求,在校内实验室或畜牧兽医综合实训中心,对学生进行动物解剖技术、动物微生物的检验技术、畜禽疫病临床诊断技术、畜禽常见给药技术、畜禽圈舍消毒技术等方面的技能训练。通过这个实践环节,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专业技能,还能实现以下几个目的:
(1)使学生对典型的畜牧兽医工种内容进一步加深理解,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2)培养学生良好的畜牧兽医专业思想,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下一步的核心专业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尝试“师徒结对”的实训方式
结合学校学生分层教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岗位技能训练不仅要在校内实训基地上模拟训练,还要在畜牧兽医企业现场学习训练。对中间实践环节也进行了较大的改革,尝试以“师徒结对”的形式训练学生的岗位技能。企业具有丰富畜禽养殖管理、畜禽疫病防控经验的技术人员(包括历届毕业生)作为学生的现场指导教师(师傅),每位师傅带2~3名徒弟(学生),以保证实习效果。为巩固未来师徒的关系,我们举行了拜师仪式,既锻炼了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让学生学会感恩,同时又无形中增强了企业技术人员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