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职业学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估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四、针对职业学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估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制定积极的教师教学比赛,挖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潜力,从总体上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通过各种途径做好制度宣传,鼓励各教研室的青年教师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教学比赛活动,加强推动绩效考核的政策激励,鼓励教师参加,调动广大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力求“以赛促学”,在比赛的过程中可以发现更多的问题并且加以解决,提高教学水平,从而能够在平时的教课过程中保持较高的水准。

(二)组建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团

通过组建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团,可以及时掌握真实的教学信息,加强部门协调。如通过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团成员经常性的听课、抽查教案、作业等情况,来了解日常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评估团成员的巡考,从而为整顿学风、考风、校风获得第一手资料和信息;另外,评估团成员还可以将其在日常教学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与相关部门沟通,也可直接向分管领导反映,评估团的这种桥梁作用,便于沟通各职能部门的关系,及时解决各种问题。组建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团,也可以起到保证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客观性、避免人情评估的作用。根据各校的成功经验,拟组成的评估团将特聘一批离退休的老教师。由于他们看问题比较客观,不受外界某些不良因素的影响,也敢讲真话,仗义执言,不回避问题,对事不对人,敢于接触最敏感的问题,深刻剖析,提出建议,供领导决策参考。组建评估团,可以促进教学改革,拓宽学术探讨领域。通过评估团成员的日常工作,接触和发现大量的管理和学科建设问题,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更新问题,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教学双方沟通与合作的教学特性问题,考试的改进问题,公共选修课应如何加强的问题等,都是需要认真研讨的问题。通过评估团的日常工作,与教师探讨和交流这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一方面活跃了气氛,促进教学改革,一方面也可以促进评估团成员与教师建立良师益友的关系,为促进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采用科学的数据处理和统计方法,提高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评估系统在学生评教的各个环节采用多种手段来提高学生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在数据准备阶段,系统按照课程的类别和层次,将课程划分为不同评估类别,如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验实训课等类别,根据课程的性质和学生类型的不同来分别收集评估信息。同时,考虑到课堂规模的大小同样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支持在评估类别的基础上再进行课堂规模的划分,如可以划分为1~30人课堂、30~50人课堂等,将统计分类进一步细化。在评估信息收集过程中,系统生成的评估问卷包含客观选择题和开放式主观命题,整个评估问卷的设计实现主观评价与客观选择的结合,为数据统计中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的互补奠定了基础。评估数据处理时,系统根据不同的评估类别、指标体系和教学规模进行数据处理和比较分析,为排除个别因素影响,统计时去掉5%的最高分和5%的最低分,样本数≥30按正态分布计算,系统采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对总体评价与单项评价数据分别进行处理,并根据2类评价的总得分进行加权平均处理,获得学生评教总成绩。

(四)重视沟通和反馈

要达到改进的目的,关键在于沟通和反馈。沟通和反馈在评估前、评估中和评估后都是必要的,事前的沟通和反馈可以使教师明确评估的目的,缓解评估对教师造成的心理压力;事中沟通和反馈能够及时发现评估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评估产生的不良影响,是监督控制评估过程,保证评估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事后沟通,及时反馈考评结果,在验证考评结果的准确性的同时,帮助教师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工作,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完善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整理和保存沟通中的相关信息,才能更好地总结评估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找出问题,不断完善整个评估系统。沟通和反馈包括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以及教师与主管部门的沟通。教师与学生的沟通能够使教师更好地把握学生的需求,为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计划,安排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提供依据;而教师与主管部门的沟通,能使管理层了解教师的需求,从而更好地帮助和鼓励教师发展。此外,有效地沟通还有利于形成和谐的工作氛围,有利于教师之间信息的传递和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