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后进生育人要育心

转化后进生育人要育心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普遍盲目的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了人的思想道德的教育,更忽视了道德意识的自我提高,使人对物质利益的欲望与精神修养之间失去了平衡。这种“失衡”对人们的思想意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人性变得越来越冷漠、放纵、自私、孤傲。于是,作为社会群体中的个人,或多或少地表现出对社会缺少责任、对他人缺少同情、更注重自身的利益。正因如此,同样处在这个社会“大环境”中的中职学生,一样会受到这些“物欲主义”的影响,出现了目前学生群体中较为普遍的心理问题:一是情绪方面的极不稳定,喜怒无常。二是意志方面的优柔寡断、虎头蛇尾、自制力差、易受暗示。三是性格方面表现为:自私狭隘、自大自负、抗挫折能力差或自卑怯懦,较为孤僻。由此导致了越来越多学生的心理扭曲现象的出现:如校园暴力甚至杀人泄愤事件的发生、离家出走甚至自杀事件也时有发生、迷恋网络夜不归宿、偷盗钱财、敲诈勒索,加之部分家庭教育上的重心失衡、重智轻德、简单粗暴、放任娇惯等,所有这些,对中职学校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课题——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我认为,我们教师“不仅仅是文化知识、专业技能的传递者”,更应当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这是职业教育面临的任务和社会发展对中职学校德育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每一个学生在思想观点、感情、感觉、快乐、不安、忧愁方面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教师应当认清并熟悉自己学生的这个世界。”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培育人,培育合格的人。而培育人的关键在于培养出心理健康、人格健全、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因此,我认为:面对当前中职学校的学生,我们应以培养健全人格、教会他们做人为育人的首要任务,而“育人”重在“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