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能量之表现的性欲成分
246 从这个角度看,后来的、正常的、“单态的”性欲由几种性欲成分构成。首先,它分为同性性欲和异性性欲成分,其次是自体性行为成分,再次是各种性欲发生区。这种说法可以与罗伯特·迈尔(Robert Mayer)之前的物理学的状况相比,当时只存在着相互独立的领域的现象,其中的每一个都被认为具有一些基本性质,但彼此之间的相互关联并没有被恰当地理解。能量守恒定律为各种力之间的关系带来了秩序,与此同时抛弃了那些力具有一个绝对和基本的特性的观念,并使它们成为同一能量的各种表现。同样的事情也必须发生在将性欲分解为儿童期的多态-变异性欲的做法中。
247 经验迫使我们假定单个成分之间存在着一个经常的转换。例如,人们越来越认为,性变异的存在是以正常的性欲为代价的,一种形式的性欲的应用的增加必然导致另一种形式的性欲的应用的减少。为了把事情说得更清楚,我要给大家举个例子。有一个年轻人曾经度过一段为期几年的同性恋阶段,在此期间他对女孩没有任何兴趣。这种不正常的状况在他快到20岁时逐渐发生变化,他的性取向变得越来越正常。他开始对女孩感兴趣,并且很快克服了同性恋的残余。这种情况持续了几年时间,他有很多成功的性事。然后,他打算结婚了。但这时,他遭遇了一个严重的挫折,他所爱慕的女孩抛弃了他。接下来的这段时间,他放弃了一切结婚的念头。在此之后,他厌恶所有女性,并且有一天他发现自己又成为了同性恋,因为年轻男性再次使他产生一种莫名的兴奋。
248 如果我们认为性欲是由一种固着的异性性欲和一种固着的同性性欲成分所构成的话,那么我们就永远无法解释这个案例,因为固着成分的假设杜绝了任何形式的转换。为了更好地解释这个案例,我们必须假设性欲成分具有很大的可动性,甚至于可以达到这种程度,即一种成分几乎完全消失,而另一种成分占据了前台。如果除了位置的改变外什么也没有发生,致使同性性欲成分丧失了全部力量,进入无意识,把意识领域留给异性性欲成分,那么现代科学知识就将导致我们推论在无意识领域也会出现等价效应。我们必须将这些效应看作是对异性性欲成分的活动的抵制,也就是说,对女性的抵制。但是在我们的这个案例中,还没有这方面的证据。尽管有此类影响的一些隐约的痕迹存在,但它们的强度如此之小,以至于无法同先前的同性性欲成分的强度相比。
249 在现有理论的基础上,被认为如此固着的同性性欲成分如何能够消失,而不留下任何活动的痕迹,仍然是不可理解的。〈进一步说,很难设想这些转换是如何进行的。在必要的时候,我们可以理解,为了为后来正常的同性性欲做准备,在青春期以一种固定的和确定的形式穿过同性性欲阶段的发展过程。但是这样一来,我们又如何解释一个渐进发展的结果,也就是与器官的成熟过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所有现象,突然又因为受到一个印象的影响而完全被破坏,从而给一个先前的阶段让出位置?或者,如果这两种主动成分是同时并存的,那么为什么只有其中的一个起作用,而另一个则不然?有人也许会反驳说,男性的同性性欲成分实际上很容易在一个特定的刺激——也就是对其他男性的一个特殊敏感——当中表现自己。根据我本人的经验,我们在当今社会发现如此多例子的这一独特行为的一个明显的原因,是我们和女性的关系中始终存在着干扰,也就是对她们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依赖。这将构成被同性性欲关系当中的“减”所抵消的“加”(当然,这并不是真正原因。真正的原因是这个人的个性的幼儿状态)〉。
250 因此,为这样一个情景的转变给出充分的解释,就极为必要了。为此,我们需要一个动力性假设,因为只能把这些性欲的转换看作动力的或者能量的过程。如果没有动力关系中的一个交替,我无法设想一种功能模式如何能够就这样地消失。弗洛伊德的理论考虑到这种必要性。他的关于独立的功能模式的成分的概念开始被弱化,最初在实践中比在理论中更为明显,并最终完全被一个能量概念所取代。他为这一概念所选择的术语是力比多(libi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