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的性变异

幼儿的性变异

290   现在,我们可以试着将这种新的力比多概念加入儿童性欲理论,后者对神经症理论非常重要。我们在幼儿那里发现,力比多作为能量,作为一种生命活动,最初在营养区表现自己,在那里,在吮吸活动中,食物伴随着有节奏的运动和满足的信号被摄入。随着个体的成长和器官的发育,力比多为自己开辟了新的活动渠道。产生快感和满足感的最初的有节奏的运动模式,现在转移到其他功能区,性欲是其最终目标。相当一部分“营养力比多”不得不变成“性欲力比多”。这种转变不是在青春期非常突然地发生的,而是在儿童期逐渐形成的。为了进入性欲功能,力比多只能困难地和非常缓慢地从营养功能模式中解放自己。

291   就我所能判断的,在这一转变时期存在着两个不同阶段:吮吸阶段和取而代之的有节奏的活动阶段。吮吸生来属于营养功能领域,随着年龄的增长,停止了营养功能,变成一个旨在获取快感和满足而不摄取营养的有节奏的活动,它不再属于营养功能领域。这时,手作为一个辅助器官出现了。在有节奏的活动阶段——此时,离开了口欲区而转向其他区域——手作为获取快感的一个辅助器官表现得更为明显。其他的身体孔洞成为力比多兴趣的首要对象,其次是皮肤,或者它的具体部位,这是一个规律。在这些地方进行的活动——主要采取摩擦、扣、挖、拉等诸如此类的形式——遵循某种特定的节奏,并且产生快感。在这些站点停留一段时间之后,力比多继续它的漫游,直至抵达性欲区,在那里它可以为最初的自慰意图创造条件。在它的迁移过程中,力比多将营养阶段的痕迹带入了新的活动领域,这可以很好地说明在营养和性欲功能之间存在的诸多密切关联。[10]力比多的这种迁移发生在前性欲阶段,其独特的辨别标志就是,力比多逐渐丧失了营养本能的特征并且呈现性欲本能的特征。[11]所以,在这个营养阶段,我们还不能谈论一个真正的性欲力比多。

292   接下来,我们被迫去修正所谓的幼儿多态-变异性欲。这一时期的力比多驱动的多态,可以被解释为力比多一阶段一阶段地逐渐迁出营养功能领域,进入性欲功能领域。这样,被我们的批评者激烈抨击的“性变异”这个词可以删除,因为它给人以一种错误的印象。

293   当一种化学物质分解为它的元素,在这种条件下,这些元素是分解的产物。但是我们不能将不管什么元素都描述成分解的产物。性变异是一个发展的性欲被干扰的产物。但是它们决不是性欲的初始阶段,尽管在初始阶段和分解物之间存在着无可置疑的相似性。随着性欲的发展,它的幼儿阶段——不应该再将它们视为“变异的”,而应视为初级的或者预备性的——消解为正常性欲。力比多从它的预备位置撤离得越顺利,正常性欲的形成就越迅速和越完全。正常性欲的本质便是,所有那些尚与性无关的幼儿倾向都应该丢掉得越多越好。丢掉得越少,性欲就会变得越变异。在这里,“性变异”这个措辞完全恰当。因此,性变异中基本的决定因素就是一个幼儿的、未充分发展的性欲状态。“多态-变异”这个表达式是从神经症心理学那里借用的,并且被逆向投射进儿童的心理,当然,把它用在那里完全不合适。

[1][标准版本,第七卷,第135页。]

[2][参见《转化的象征》中对力比多的定义,第185段及其以下。]

[3]我们和珍妮特持类似的看法。

[4][引自《转化的象征》,第206段。]

[5][“关于一个妄想症(早发性痴呆)案例的一个自传性说明的心理分析记录”。]

[6][第一篇论文在《精神病的心理起源》,编纂著作,第三卷。]

[7]有人也许会反对说,构成早发性痴呆的特征的,不仅有性欲力比多的内向,而且还有向婴儿层面的回归,这构成了隐居者和精神分裂症患者之间的区分。这当然是正确的,但它还需证明,在早发性痴呆中,回归的总是和惟独是情欲兴趣。在我看来很难证明这一点,因为情欲兴趣那时将不得不被理解为古老的哲学家的“爱欲”。但是那几乎不可能被意指。我知道一些早发性痴呆的案例,在其中尽管所有与自我保存有关的东西都消失了,非常活跃的情欲兴趣却没有消失。

[8][“在癔症和早发性痴呆之间的心理-性欲差异。”]

[9][第278~280段和第274~275段经过修改和增加在《转化的象征》中重新出现。——英编者]

[10][第290~291段好像进行一些小小的改动重新出现在《转化的象征》中的第206段。——英编者]

[11](我必须要读者不要误解我的比喻的说法。当然,不是作为能量的力比多逐渐将自己从营养功能中解放出来,而是作为一个功能的力比多被解放出来,其间伴随着器官成长的缓慢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