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序言
670 这卷文集包含了对写于过去14年间的论述分析心理学的文章和小册子的摘选。[2]在这些年中,一门新的学科发展起来了,在这样的情形中,通常会涉及许多观点、概念以及框架的改变。
671 在这本书中,我的意图并不是要表述分析心理学的基本概念。这卷文集是要阐明某些特别标志着精神分析苏黎世学派特征的发展线索。
672 众所周知的是,普通心理学中新的分析方法的发现应归功于维也纳的弗洛伊德教授。他原初的观点已经遭到许多重要的修改,其中的一些修改应归功于苏黎世学派的工作,而不必顾及这样一个事实,即教授本人完全不赞同这个学派的立场。
673 在这里,我不能详细说明这两个学派之间的基本分歧,而只是想提出如下的看法:维也纳学派采取了一种排他性的泛性论的立场,而苏黎世学派所采取的立场是象征论的。维也纳学派把心理学中的象征符号化地解释成某些原始性心理过程的标记或记号,其方法是分析性的、因果性的。而苏黎世学派则从这样一个概念中辨认出科学的可能性,但否定了其排他的有效性,因为该学派不仅把心理学中的象征做符号化的解释,而且还对之做象征性的解释,也就是说,该学派赋予了象征以一种积极的价值。
674 象征的价值不仅仅取决于历史原因;其主要意义就在于这样一个事实,即它对当前与未来都具有心理层面的意义。对苏黎世学派而言,象征不仅仅是某些被压抑与被隐藏的东西的符号,而且同时还是一种去把握并指出个体心理进一步发展道路的尝试。这样,我们就对象征的回溯性价值赋予了一种前瞻性含义。
675 考虑到这样一个事实,即人类心灵既有目的性(fines)特征,也有因果性(causae)特征,因此,苏黎世学派的方法不仅仅是分析性的、因果性的,而且还是综合性的与前瞻性的。这一点应受到特别的强调,这是因为,存在着两种类型的心理学,一种是遵循着快乐主义的原则,而另一种则遵循着权力原则。前面这种类型在哲学上的对应部分就是科学唯物论,而后面那种类型在哲学上的对应部分是尼采哲学。弗洛伊德理论的原则是快乐主义,而阿德勒(弗洛伊德最早的亲授门徒之一)的理论则建立在权力原则的基础上。
676 认识到这两种类型的心理学(这也为后期的威廉·詹姆斯教授所关注)的存在,苏黎世学派认为弗洛伊德和阿德勒的观点都是片面的,仅仅在他们相关类型的范围内才是有效的。这两条原理在每个个体身上都存在,尽管不是以同等的比例而存在。
677 这样,显而易见的就是,每一个心理象征都有两个方面,并且这两个方面都应当分别根据这两条原理去解释。弗洛伊德和阿德勒把象征还原为幼儿期的、原始的,这是以分析性的、因果性的方法来做解释。因此,弗洛伊德的“目的”概念就是愿望的满足;而阿德勒的概念就是对权力的僭越。在他们分析实践工作中,两位作者都采取了这样的立场:仅仅去发现幼儿期的目标与极端利己的目标。
678 苏黎世学派坚信,在紊乱的心理态度的范围内,这种心理学就跟弗洛伊德和阿德勒所描述的一样。实际上,只是由于这样一种不可能的、幼儿期的心理学,个体才处于一种内在分裂的状态,才变成神经症患者的。因此,苏黎世学派在这方面是跟这两种心理学相一致的,也把心理象征(患者的幻想产物)还原为患者根本的幼儿期快乐主义或者幼儿期权力欲望。弗洛伊德和阿德勒都自我满足于单纯的还原结果,而这,是与他们科学的生物主义与自然主义的立场相一致的。
679 然而,在这里出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人们是否能够遵从其天性中的根本而原始的冲动,同时又不严重地伤害到自己或他的同伴?他不能在面对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无限制地坚持要求性欲和权欲的满足。苏黎世学派可以在视野中看到分析的最终归宿,它把无意识中的根本的思想与冲动看成是象征,它指示着未来发展的确定边界。不过,我们必须得承认,对这样一种过程并无科学的判定,这是因为,我们今天的科学完全建立在因果性的基础之上。然而,因果律只是一条原理,心理学不可能仅仅被因果方法所穷尽,因为心灵同时也由于目标而活着。除了这种有争议的哲学论证之外,我们还有另一条具有更大价值的原理来支持我们的假设,可以称之为生命的必然性。依照幼儿期快乐主义或幼儿期权力欲的推动来生活,这是不可能的。如果这些东西会被给予什么位置的话,那它们必定是被象征地加以对待的。在对幼儿期倾向的象征式应用之外,发展出了一种可以称之为哲学的或宗教的态度,这些术语可以足够清晰地刻画个体的进一步发展线索。个体不仅仅是一个心理事实的确定的、不可改变的情绪;而且还是一个极为易变的实体。通过排他性地还原追溯至原因,人格的原初倾向得到加强;只有当这些原始倾向被对它们系统性价值的认识所平衡时,这才是有益的。分析与还原会产生因果性真理;这种做法本身并不会帮助我们去生活,而只会引发顺从感与无助感。在另一方面,对象征内在性价值的认识,则会产生建设性真理,并会帮助我们生活得更好;它会激起希望,并会增进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680 象征的功能性意义清楚地显示在文明史中。几千年以来,宗教象征在人类的精神教育中被证明是一种最有效的装置。只有存在偏见的心灵才会去否认这样一种显而易见的事实。具体的价值不能够取代象征;只有新的、更有效的象征才能取代那些陈旧的、废弃的,已在心智进行分析与理解的过程中失去其有效性的象征。个体的进一步发展只能依赖于这样的象征才能发生:代表着那些远远先进于个体自身、其在心智上的含义还不能被完全把握的东西的象征。个体无意识地创造出这样的象征,并且这些象征在人格的精神发展过程中具有最大可能的价值。
681 关于世界的意义与自己生命的意义,人们几乎总是有着各种哲学与宗教观点。有一些人得意于并无这样的观点。但这些人是处于人类共同道路之外的例外;他们缺少一种重要的功能,这种功能被证明是独立于人类精神的。
682 在这样的一些情形中,我们在无意识中而不是在现代象征体系中找到了一种陈旧的、古老的世界观与生命观。如果一种必要的心理功能不在意识领域被表达出来的话,那么它就以一种古老的或胚胎式的原型的形式存在于无意识中。
683 这个简短的介绍可能会向读者表明,他可以在这本文集中去期待而不是去找到什么。这些论文就是这条道路上的一个个站点:一条通往在上面所发展起来的更一般性观点的道路。
1916年1月
Kusnacht/苏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