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回到幼儿期水平

退回到幼儿期水平

382   这种反应被称为幼儿的(infantile)。不在自己身上寻找错误,而是在身外之物上寻找错误,并把自己的主观偏见强加于事物之上,这是孩子的典型特征,也通常是幼稚心灵的典型特征。

383   这样看来,该登山者是以一种幼儿期方式来解决问题的:他以具有孩子心灵特征的适应模式来替代每一种登山者的适应态度。那就是我们所谓的退行的含义。他的力比多从它所不能够超越的障碍中撤退出来,并用一种幼稚性的幻觉来替代了真实的行动。

384  这样一些情形是神经症治疗中经常会发生的事情。我只想提醒你们注意所有那些突然突发癔症的年轻女孩,她们患病是由于必须得在那个时候决定订婚还是不订婚。我将举一对姐妹的案例作为例子。这对姐妹在这么多年来只分开过一年。她们无论在才能上还是在性格上都非常相似。她们拥有同样的教育,在有着同样父母亲影响的同样环境中长大。姐妹俩在表面上都是健康的,都没有显示出任何显著的神经症症状。细心的观察者可能会发现,姐姐比妹妹更受父母疼爱。父母对姐姐的青睐要归于姐姐表现出来的特别的敏感(sensitiveness)。姐姐比妹妹需要更多的温存,并且在某种程度上比妹妹更为早熟与友善。除此之外,她还表现出轻微的幼稚特性——正是那些东西,由于它们的矛盾性与轻微的不平衡特征,使得一个人变得特别迷人。不足为奇,父亲与母亲都在大女儿身上得到了很多乐趣。

385   当这姐妹俩到了适婚年龄,她们认识了两名年轻男子,因此她们结婚的可能性就很快逼近了。就像在通常的情形中一样,在这条道路上会存在着某些困难。姐妹俩都非常年轻,都涉世未深。这两名男子也都相当年轻,可能会有比较好的发展前途;他们都只是刚刚开始职业生涯,不过都是非常有能力的年轻人。这两个女孩生活在可以让她们拥有做出某些期盼之权利的社会环境中。在这样的情形下,对她们两人的婚姻是否合适的怀疑就是可被允许的。此外,姐妹俩都对她们未来的丈夫并没有足够的认识,对他们的爱都并不是很确信。由此就有许多犹豫与疑心。值得注意的是,姐姐经常会对自己所有决定表现出更大的摇摆。由于这些犹豫,两个年轻男人都有一些痛苦的记忆,他们自然都会迫切要求一种明确答复。在这样一些时刻,姐姐比妹妹表现出更多的激动。有几次,姐姐还哭着去找自己的妈妈,哀叹自己的不确定。妹妹则更为决断,接受了她的求婚者,结束了这种不确定情形。这样,妹妹克服了自己的困难,此后的事情进展便顺利起来。

386   当那位姐姐的倾慕者一听说妹妹已经允诺了她的求婚者,就跑到姐姐那边,激情爆发地请求她最终接受自己。他那激烈的行为刺激了或不如说是吓坏了姐姐,尽管她在实际上是倾向于步自己妹妹后尘的。她以一种傲慢的或不如说是简慢的方式来答复他。他回之以强烈的责备,这就使得她回复得更加尖酸辛辣。到最后,就是一幅令人泫然泪下的场景,他生气地回去了。在家里,他把这件事情告诉自己的母亲,母亲则表达了这样一个看法:这个女孩显然不是适合他的那个人,他最好选择别人。这场争吵使得姐姐深深地怀疑自己是否真的爱他。对她而言,离开自己深爱的父母,跟随这个男人投入一个未知的命运,突然似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事情最后走得很远,他们的关系完全破裂。从那时起,姐姐变得忧悒起来;她明明白白地表现出对自己妹妹极大嫉妒的迹象,但既不会看清也不会承认自己是在嫉妒。她与父母亲之间的快乐关系也瓦解掉了。代替先前孩子气的温存的是,她摆出一副脾气很坏的样子,这种样子有时候就会导致强烈的易怒,然后就是长达几周的抑郁。当妹妹庆祝自己的婚礼时,姐姐由于神经性肠道黏膜炎而去了一家很远的休养所。这个病的病史我就不继续说了,它发展成了一种普通的癔症。

387   在对这个案例的分析中,我们发现在性问题上有着很强的阻抗。这种阻抗可归结为许多其存在不会被患者所承认的有悖常情的幻想。为这位年轻女孩所未曾料到的这些不合常情的幻想可能会来自哪里呢?该问题引起了这样一个发现:有一次,那时她还是一个8岁的孩子,突然发现自己在街上面对着一个裸露症患者。她惊恐得吓呆在那里,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这幅可怕的图像总是在梦中追逐着她。当时她妹妹跟她在一起。从患者跟我说的这件事情发生之后的那个晚上,她梦见了一个穿着灰外套的男人,开始在她面前做着那个裸露症患者所做过的那些事情。她害怕得哭醒过来。

388   她对灰外套的第一个联想是她父亲的一件外套,父亲在她6岁那年跟她一起远足的时候穿过这件外套。毫无疑问,这个梦把父亲跟裸露症患者联系起来了。出现这种情况,肯定有什么原因。在她与父亲之间是否发生过什么可能会引发这样一种联想的事情?这个问题遇到了患者强烈的阻抗,但它不会不对她产生干扰。在下一场治疗面谈中,她再现出了一些很早的回忆,在这些回忆中,她看到了父亲脱光衣服;并且还有一天,她来到我这里,非常迟疑而颤抖地告诉我,她有一个极为令人讨厌的意象,这个意象非常清楚。晚上躺在床上的时候,她突然再一次感到自己是一个两三岁的孩子,并且看到父亲以一种猥亵的态度站在她床前。这个故事一点点地、断断续续地被讲完,显然带着很强烈的内心斗争。于是,接下来就是无法控制的悲叹:一位父亲对自己孩子做这么一件可怕的事情是多么令人恐惧啊。

389   她父亲真的做这件事情,这是完全不可能的。它只是一个幻想,很可能是在分析过程中出于同样的对因果性的需要而构建出来的,这种对因果性的需要曾经误使分析师认为癔症仅仅是由这样一些印象导致的。

390  在我看来,这个案例极好地例示出了退行理论的重要性,同时也显示出了先前理论错误的根据。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在两姐妹之间原来仅仅有着很小的不同,但从她们订婚的那个时刻起,她们的道路就变得完全不一样了。她们现在似乎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一个精神健旺、享受生活,是一个很有勇气的女孩,愿意顺从女性的自然需求;而另一个阴郁沮丧、脾气暴躁,充满怨恨与尖酸,不愿意付出努力来过一种有理性的生活,自我本位、喜欢吵架、人人生厌。只有当妹妹成功地克服了订婚期困难,而姐姐却没有克服之后,这种显著的差别才会出现。对两人而言,命运如系悬丝。妹妹在某种程度上更为平和、更为决断,她能够在恰当的时候找到正确的词。而姐姐则更受溺爱、更为敏感,因此更容易被自己的情感所影响,这样她就不能找到正确的词,也没有勇气牺牲掉自己的自尊在事后收拾局面。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这样一个很小的原因招致了很严重的后果。在起初,姐妹俩的情形是完全相同的。姐姐更多的敏感使得一切都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