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的心智
312 这种我们目前看来非常可靠的认识,被弗洛伊德和精神分析学派的研究所深化。父母-孩子关系的各个细节都进行了研究,因为正是这种关系被认为在病因学上是重要的。人们很快注意到,这些患者事实上的确部分或者全部地生活于他们的儿童期世界,尽管他们自己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一事实。相反,精神分析的艰巨任务是彻底地探究适应心理模式,以至于人们能够去碰幼儿误解。正如大家所知道的,惊人数量的神经症患者在还是个孩子时被宠坏。这些案例为幼稚病患者的适应心理模式提供了最好和最明显的例子。他们期待着同样的友好接纳、呵护,以及很容易到手的成功——这是父母在他们幼小时使他们习惯和适应的——开始自己的生活。即使非常有才智的患者也无法看到,从一开始,他们就应该把他们的神经症和生活的混乱归因于自己一直带有幼儿的情感态度。孩子的小小世界——他的家庭环境——是大世界的原型。家庭为孩子打上的烙印越深,他在成人时在情感上就越倾向于在大世界里看到自己先前的小世界。当然,这一定不能被看作一个有意识的理性活动。相反,患者感觉到和看到现在和过去之间的不同,并尽可能地使自己适应。也许他甚至会相信自己已完全适应,因为他或许能够在理智上理解所处的局面,但是这并没有阻止他的情感远远滞后于他的理智洞察。
313 没有必要给大家关于这一现象的具体例子了,因为我们的情感从未达到我们的洞察力的水平,这是一个日常经验。神经症患者也一样,只是强度大大地增加了。他也许会相信,除了有神经症,他是一个正常人,完全适应生活环境。他从来没有想到,他仍然——在背景当中——没有放弃某些幼儿需要,他仍然带有他永远也不能意识到的期望和幻想。他沉迷于各种自己所钟爱的幻想,他很少——如果曾经有过的话——意识到自己拥有这些幻想。非常经常的情况是,它们仅仅作为情感期待、企盼、偏见以及诸如此类的东西而存在。在这里,我们称它们为无意识的幻想。有时候,它们作为闪现的念头出现在意识的边缘,不料在下一时刻又消失了,所以患者无法说清自己有没有这些幻想。只是在精神分析的治疗过程中,大多数患者才学会留住和观察这些短暂易逝的念头。尽管大多数幻想一度作为闪现的念头在意识中有过片刻的停留,但是称它们是有意识的(conscious)是不行的,因为在绝大多数时间里,它们是无意识的(unconscious)。当然,也存在着一些幼儿幻想,它们完全是有意识的,并且能够在任何时候被再现。
[1]〈如果我评论说仍然有一些人相信精神分析者全盘接受了患者的谎言,这并非多余。这是非常不可能的。谎言是幻想,我们就是对付幻想的。〉
[2]〈内向并不意味着力比多只是不发挥任何作用的积累。当内向最终实现向幼儿适应模式的回归时,它被用来创造幻想和错觉。内向也可以导致理性层面的行为。〉
[3][见下文,第670段及其以下。]
[4]〈我没有把遗传器官的类似性(Similarity)计算在内,它自然是很多现象的根源,但绝非唯一根源。〉
[5][福尔斯特,“关于语词联想和未受教育人群中反应类型的家族一致的统计调查”(初版于1905年)。荣格关于她的著作的讨论出现在第二篇克拉克演讲,题目是“家族情意丛”,并且出现于“联想方法”的最后部分,在第二卷。——英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