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力比多概念

三、力比多概念

251   弗洛伊德已经在他的《性欲三论》中引入了力比多概念,他在那里是这样说的:

在人类和动物那里存在着性需要的事实,在生物学中用“性本能”这个假设来表达,它与营养本能——也就是饥饿——相类比。在日常语言中并没有“饥饿”这个词的对应物,但是科学用“力比多”这个词来与之相对应。[1]

252   在弗洛伊德的定义中,力比多这个术语专指性需要,因此弗洛伊德用力比多所意指的一切事物都必须被理解为性需要或者性欲望。在医学中,力比多这个术语肯定是被用来指性欲望,尤其是性淫荡。但是这个词在西塞罗(Cicero)和萨卢斯特(Sallust)以及其他人的著作中的经典用法并不是这么排他的,在那里,这个词是在强烈的欲望[2]这个更广泛的意义上被使用的。我在这里指出这一事实,是因为接下来它将在我们的讨论中扮演一个重要角色,并且也因为知道力比多这个术语实际上具有一个比在医学中要广泛得多的意义是很重要的。

253   力比多这个概念——我们将试着尽可能地保留其弗洛伊德意义上的性欲含义——提供了我们为了解释心理情景的转换而一直在寻找的那种动力因素。这一概念使得说明正在讨论的这种现象变得容易得多。我们不再使用令人费解的同性性欲成分与异性性欲成分的更换这样的说法,我们现在可以说,力比多从它的同性性欲的运用中被逐渐撤离,并且以同样的数量转移到异性性欲的运用中了。在这个过程中,同性性欲成分几乎完全消失。它只留下一个空洞的可能性,本身没有任何意义。外行非常有理由否认其存在,就好像他们否认自己是一个谋杀者的可能性一样。力比多概念还帮助我们解释各种性欲功能模式之间的相互关系。与此同时,它还取消了原初那些繁复的性欲成分的概念,这些繁复的性欲成分概念浸染了太多陈旧的心灵官能的哲学观念。它们的位置被力比多所占据,它能够适用于各种各样的应用。先前的“成分”只提供了可能的活动模式。力比多概念就代替了分散的性欲概念,这种分散的性欲概念一个动力整体分散到很多根源之中了。缺少力比多这个概念,这些一度非常重要的成分就除了潜在的活动外什么都不是。这一概念的发展是最重要的,它为心理学实现了能量概念被引入物理学时所取得的同样的进步。正如能量守恒定律剥夺了各种力的基本特性并使得它们成为单一能量的不同表现,力比多理论剥夺了各种性欲成分作为心灵“官能”的基本意义并给予它们一个单纯的现象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