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潜伏阶段
370 理论阐述中的这个错误,在所谓儿童期“性潜伏期”这一奇特的学说那里被暴露了。弗洛伊德观察到:幼儿早期的性欲表现——我称之为前性期现象——在一段时间之后消失了,并且只是在很久之后才再度出现。弗洛伊德称为“幼儿自慰”的东西——也就是所有我们在前面谈到的那些准性活动——据说后来作为真正的自慰活动再度出现。这样一个发展过程在生物学上将是独一无二的。例如,为了跟这一理论相一致,我们将不得不假定:一株植物形成一个花朵由之开始绽放的蓓蕾,花朵在完全绽放之前又缩了回去,并且又藏在蓓蕾里,以待后来以相似的形式重新出现。这样一个不可能的假设是下述断言的结果,即前性期的早期幼儿活动是性现象,并且该阶段的准自慰行为是真正的自慰行为。在这里,不正确的术语使用以及性概念的无限制扩展受到了报复。由此,弗洛伊德被迫假定存在性的消失,换句话说,就是有一个性潜伏期。他称之为消失的恰恰就是性的真正开始,在它之前的一切仅仅是一个预备阶段,而对这个阶段是不能被归于任何真正的性特征的。性潜伏的不可能现象就这样以非常简单的方式得到了解释。
371 潜伏期理论是关于幼儿性活动概念不正确性的一个极好例子。但是这里不存在观察的错误。相反,潜伏期的假设证明了弗洛伊德是多么准确地观察到性活动表面上的重新开始。错误出在概念上。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主要的错误存在于一个在一定程度上有点过时的本能复多的概念。一旦我们接受两个或更多本能同时存在的观念,我们必定会得到这样的结论:根据旧的预成论理论,[2]如果一个本能尚未显现,它便仍然潜伏(in nuce)地在场。或者——在物理学中——我们将不得不说:当一块铁从发热状态过渡到发光状态时,光早已经潜存于热中。这样的假定都违反了认知理论的要求,武断地将人类的观念投射到先验领域。因此,我们没有权利谈论一种潜伏地存在的性本能,因为那样的话,我们将被给出关于现象的一个武断的解释,而这些现象可以用其他更适当的方式进行解释。我们只能谈论营养功能的表现,只能谈论性功能等等,并且只有当该功能带着无可置疑的清晰性浮出水面的时候才能谈论。只有在铁块可见地发光时我们才能谈论它的光,而不是当铁仅仅只是发热的时候。
372 作为一个观察者,弗洛伊德相当清楚地看到,神经症患者的性不能够真正地与幼儿的性相比,打个比方说,这正如两岁儿童的邋遢与40岁的紧张症患者的邋遢之间存在巨大差异一样。一个是正常的,另一个是极其病态的。弗洛伊德在他的《性欲三论》[3]中插入了一个小段落,说的是神经症性活动的幼儿形式或者完全,或者无论如何部分地由于退行。这就是说,即使在那些我们可以说它仍然是同一条幼儿式小径的案例中,这条小径的功能被退行所强化。因此,弗洛伊德承认,神经症患者的幼儿式的性欲在更大程度上是一种退行现象。情况必然如此,这已经被近年来的研究所证明,这些研究表明,与神经症者的儿童心理学有关的观察对正常人而言同样是真实的。无论如何,我们可以说,将神经症患者的幼儿式性欲的历史发展与正常人群的区分开来的,仅仅是完全不为科学评价所注意的一点点差异。显著的差异是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