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版前言

第二版前言

这篇17年前写就的短文结尾处这样说道:“希望是,随后岁月中的经历将在此隐蔽的领域中打下更深的烙印。对这个领域,我曾有过短暂的解悟;而对那塑造命运之精灵的隐秘作坊,我也将揭示出更多的东西。”后来年月中的经历确实加深并改变了许多事物,其中有些以不同的面目出现。而我也看到,这些心理和命运的根基,是如何比“家庭遭遇”扎得更深。并且不仅仅是孩子,还有他们的父母,都不过是一棵大树上的分支而已。当我在《力比多的变形与象征》[2]一书中探讨恋母情结时,我开始明了形成情结的更深层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不只父亲,却还有母亲,是影响儿童命运方面如此重要的因素呢?不在于他们自身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人性缺陷或优点,而是因为他们碰巧——也就是说,偶然地——成为了第一个在童稚的心灵上铭刻下那些神秘而又强大的法则的人。不是人类智慧设定的法则,而是自然的力量和法则,人们就在这些力量和法则的险境中行走。

我让这篇文章以无所改动的原貌出现,因为其中并不存在任何确实错误的内容——只是太简单、太天真而已。我置于文末的贺拉斯诗句,指向更为深幽的背景:

Scit Genius natale comes qui temperat astrum,

Naturae deus humanae,mortalis in unum,

Quodque caput,vultu mutabilis,albus et ater.[3]

C.G.荣格

库斯那赫特,1926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