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调查法

二、调查法

调查法是获取信息资料的重要手段之一,调查法可分为抽样调查和全员调查两类。全员调查是对整体对象进行调查,全员调查的优点是信息全面,但它费时、费力、费钱,而且中小学教育评价中有时不需要全员调查,只对群体中的一部分(样本)进行调查,就能取得足够的评价信息。对样本进行调查的目的,不在于对个别样本的描述,而是在于从样本显示的情况中去了解和掌握样本所在的群体的特征。

调查的类型,根据获取资料信息的途径,分访问、问卷和电话调查等。教育评价工作中最常用的是访问和问卷。

(一)访问法

访问法是调查人员直接与被调查对象面对面交谈,因此又称谈话法。凡是可以用语言描述的事件、情境及内在的经验,都可以用访问方法来搜集信息,因此在收集中小学评价信息资料中,访问是最有效、最适当的调查方法。访问法分结构型访问和无结构型访问两类。结构型访问又叫做标准化访问,是一种访问人员把问题标准化,对每个被访问的人都提出差不多同样的问题,它可以是把问题和可能的答案事先印好,那么,访问人员就可以从容进行画记,因为问题和答案相同,还便于资料整理时的统计。

无结构型访问又分为重点集中法、客观陈述法、深度访问法和团体访问法四种。重点集中法是访问内容有重点或焦点,但访问过程都是散漫的,访问者先给被访对象一个很感兴趣或有特殊关系的问题之后,就让被访者谈下去,从谈话中去分析事实,收集资料;客观陈述法是访问者强迫被访问者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来谈论问题,带有评论、批评性质;深度访问法是访问者根据被访者的谈话不断进行追问,如同记者的人物专访一样;团体访问法类似座谈会,访问者进行适当的组织引导,从被访者的发言和讨论中记录资料。无结构型访问从形式上看似乎简单,其实对访问者的素质要求要高于结构型访问者,无结构仅是指事先没有明确的访问提纲,甚至没有明确的、具体的目的,但并不等于访问没有计划和访问过程不需要访问者引导和组织,无结构访问是访问结构不放在纸上,而放在访问者脑中的访问,它要求访问者要灵活善变。

访问工作的准备至关重要,应做好如下准备:确定访问的目的和方法;设计访问方案;分析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和问题;选择和培训访问人员。访问前可进行预拟访问,对访问方案进行修改、补充力求完善。

(二)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是一种书面文字调查方法,有现场调查和通讯调查两种。问卷法的优点是可在较短时间内同时对大量调查对象进行调查,且调查对象顾虑较少。问卷法最大缺点是调查者不能了解被调查者的真实想法,即便是理解错了问题的原意,调查者也不能进行核实。另外,问卷法难以控制被调查者的态度,通讯调查还有回收率较低的问题。现场问卷调查法有时可以结合访问法,那么一些重要问题可以直接向被调查者解说和宣传。

设计问卷是问卷法的关键。问卷也分为结构型和无结构型两大类。无结构是结构较松散,并非真的完全没有结构,这类问卷在使用时多半是不必将资料量化,而是大体了解情况或征询意见,或者列几条简答题,让被调查者自由作答。结构型问卷是将所有问题制成选择题、是非题或填空题等形式,被调查者只要依据个人的想法选择答案或填一两句话就可完成。设计问卷中提出问题,应该注意的是问题或答案的类型是否正确和适当;问题是否符合调查目的需要;问题的项目是否含混不清;问题是否涉及文化和习俗禁忌;问题是否具有暗示的作用;问题是否会被误解或不能理解。从问卷的结构讲,一份完整的问卷应包括对问卷的简单说明(问卷调查的目的要求)、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学历、工教龄、专业、所在学校等,一般不要求调查对象署名)和问卷问题三个部分。完成答卷的时间最好掌握在30分钟左右,最长不能超过1个小时。为保证问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在问卷的设计上要特别下功夫,同时要进行试调查(把问卷发给同一类调查对象),听取被试调查者的意见,然后作出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