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办学思想评价
中小学校的办学思想,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它关系到学校工作的一切方面,学校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教育的目标和措施,人、财、物和时间的配置,都受到办学思想的影响。因此中小学办学思想评价,是中小学管理工作评价的重要内容。
中小学办学思想评价的内容主要是:
(一)办学方向
办学方向是指学校办学是否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是中小学的根本问题,可从两方面进行评价:
1.是否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评价中小学是否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首先要看学校是否全面贯彻教育方针。
2.是否坚持“三个面向”。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评价中小学要坚持“三个面向”,就是对中小学是否以强烈的现代意识培养学生,是否站在世界的高度培养新世纪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正确评价。
(二)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指中小学教育所要达到的教育目的,是办学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我国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少年儿童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各级各类学校根据这一总目标也规定了自己具体的培养目标。评价中小学的培养目标,就是要对中小学校是不是按照国家规定的培养目标进行教育工作,以及实现培养目标的程度作出评价。评价中小学培养目标可重点评价以下内容:
1.培养目标的规划和计划。学校培养规划是中小学校在一段较长时间内,要达到较高培养目标所作的总体计划,规划的核心是提出恰当的目标,而为实现规划目标所采取的措施则是实现规划的关键。培养计划是为实现办学发展规划和培养目标而制定的具体实施方案,或者称为施工蓝图。它把规划的总体目标分阶段具体化,它是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目标,并把这些具体目标分解落实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或是工作部门。
评价中小学的规划和计划,要看它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中小学培养目标,以及落实这些目标所采取的措施,包括人力、财力、物力和时间等是否符合实际,贯彻执行是否得到保证等作出正确评价。
2.素质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是中小学培养目标的核心内容。《义务教育法》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目标是“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因此,有没有采取实际措施实施素质教育,使学校教育真正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成了评价中小学校实现培养目标的主要内容之一。
(三)深化教育改革
深化教育改革是办学思想的重要方面,它是关系到我国的教育事业能否适应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重大问题。《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必须从教育体制入手,有系统地进行改革。改革管理体制,调整教育结构,还要改革同社会主义现代化不相适应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通过改革使各级各类教育能够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多方面需要。评价中小学深化教育改革,主要从三方面进行评价:
1.教育观念的改变。教育观念的改变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前提,不改变旧的教育观念,就不能树立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教育观念,就很难使中小学教育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多方面需要。因此,要深化教育改革,必须首先改变教育观念。
2.有力的改革措施。实施教育改革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否则就只是一句空话。改革措施应从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出发提出改革目标,以及实现改革目标而制定的计划。
3.改革的成果。改革成果指经过改革实践,打破旧的教育管理体制、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建立起新的教育管理体制、教学内容、教育方法。改革成果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