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目标分类的内容

一、教育目标分类的内容

布卢姆把教育目标分成三大领域:一是认知领域,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二是情意领域,也称情感领域,即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毅力、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三是动作技能领域,也称精神运动领域,指学生在实际操作和实验等活动中的行为表现。

每个领域又可根据其接受程度(或学习水平)分为由低级到高级几个不同层次。如认知领域就分成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等六个项目。第一级知识(识记)为知识目标范畴,其他五级为能力目标范畴。这六个层次之间又是逐级递进的等级关系,即从低项的知识到高项的评价是按顺序依次排列的。如果没有达到低项知识的水平作为前提条件,那么高项的理解就不能进行。如下图:

教育目标分类图解

从图上可以看出,这些项目的划分,就其程度或水平来说是递进关系。

情意(情感)领域分为接受、反应、价值作用、价值组织化、个性化等项目。

精神运动或动作技能领域大致分为三个层次:①属动作;②规定动作;③创作动作。

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是识记知识、理解知识、应用知识。它与发展各种水平的认识能力相联系。即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发展智力因素方面的教育目标。

情意(情感)领域的教育目标则是与注意、兴趣、态度和形成价值观、适应能力等相联系的,属于意向过程方面的教育目标,也就是非智力因素方面的教育目标。

精神运动领域是与手的技巧及其他运动技能相联系,属于技能、技巧方面的教育目标。

以认知领域的目标分类为例,知识这一项目是最低水平的教学目标。这项水平的教学强调记忆过程,主要要求学生用识记的方法记住他所学习的事实与现象。布卢姆认为以发展学生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才是高水平的,也就是在知识这一项目的基础上,要求对已记住的知识进行理解、分析、综合,并应用这些知识去解决新的问题,进而去进行评价。因此教学目标的分类中后五个项目都是分层次的能力的教学目标。

布卢姆认为知识与能力对学生的发展都是必要的,系统的科学知识对能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认知领域中知识只有和其他教育目标相联系才能被获得,而各种不同水平的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又必须以知识为基础。他认为知识是学生获得理解力、分析综合能力、判断推理能力,以及提高认识水平的基础。而且认为按照认知领域六项目标确定教学目标体系,使学生能够提高认识水平,在知识与能力两方面都能得到更大发展。

学习目标分类表

续上表

根据B.S.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一册摘编

布卢姆等人提出的教育目标分类体系,在美国赢得了很高的学术声誉,这种分类方法被列为美国教育研究的重大成果。世界上不少国家的教育学家采纳了他的理论,并把它作为现代教育评价的重要的理论依据,有人称之为现代教育评价的重要基石。

如何理解布卢姆目标分类体系认知领域目标分类。

(一)回忆或再现所学的知识,即“知识”

这部分所谓知识,指的是学生能够记得或再现那些他在学习中已有了经验的概念或现象。它只要求学生能够以那种与原来学习时方式非常相近的,几乎没有什么差异的方式来记起一个概念或现象,它最着重的是记忆的心理过程。布卢姆将把获得知识的积累,作为教育中一种最普遍、最基础的重要目标。“知识”在整个目标分类体系中只是一个层次,而“知识”本身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也是有层次的。简单指的是孤立的、零星的那些信息,而在这一分类的上端就会牵涉一些复杂的现象,比如记忆一个特殊原理(如进化论),就要比记忆某一个省会的名称复杂得多,这类知识是一些牵涉到具体的现象,如昆虫有六条腿,玻璃是容易碎的等。而关于理论或结构的知识,就要牵涉到许多抽象的知识。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认知领域的六个纲目和一些亚目细目,目的就是要说明这些区别。

(二)能力和技巧的行为,即从理解到评价

教师总希望学生能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新的情景或新的问题。布卢姆在教育目标分类中将这一范畴的几个纲目(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统称为“能力与技巧”。

能力与技巧两者之间是有一定区别的。技巧涉及到的主要是操作模式处理问题的一般技术。能力是某个人能将特殊的技术信息应用于新的情景,解决新的或让学生能将适当的材料组成一个新的问题。布卢姆用技巧或技能+知识=能力这样一个公式来说明两者之间的关系。无论是能力,还是技巧,其共同点都要求学生面临的问题必须是以前没有经历过、不熟悉的。因此在教育目标分类中,布卢姆将它们都划为一个部分,用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及评价等纲目来对它们之间的层次加以区别。

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有助于发展高水平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六个纲目的分类形式中,“知识”是最基础的,“应用”是最重要的,而“评价”则是最高的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