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领域目标分类的特点
(一)用行为化的语言,揭示事物的本质和相互间的关系六个层次的具体目标,都用行为化的语言表示,便于达到观察测量的目的。它改变了长期以来教育目标表述过于抽象笼统的缺点,把教育目标按达到目标所需要的心理发展水平的高低有序地组成体系。
(二)由简单到复杂
这种目标分类,采用的是累进式的方法,后一类目标总是利用前一类目标,或建立在前一类目标之上。布卢姆之所以将教育目标分类中的行为顺序从简单到复杂加以安排,是因为在经过一段教育过程后,学生产生的行为转变,可看成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行为的变化过程,这正是教师希望和努力的结果。在六个层次中,识记是最低层次,以后各层次呈阶梯状上升,层次与层次之间具有包容性。学生只有到达一个层次后,才能向高一层次发展。复杂行为中包括一系列简单行为,不是相加,而是有机联系。既具有层次性,又具有累进性,后继行为比前面行为复杂,包含了前面行为的全部内容。教育目标从简单到复杂进行组合,既让每一种特定行为都能在分类中得到适当的位置,又体现了理论体系上的趋向。
(三)实现目标与检测相结合
目标分类的整体性,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在教学目标与检测的结台,测验纳入评价之中。教学目标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教学之中。平时要根据目标进行教学,并根据目标实施形成性评价。因此适应教学目标的需要,要加强两类测验,一类是目标参照性的形成性测验,这类测验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一类是目标与常模参照性的总结性测验,这类测验在单元教学后或者在期末进行。
布卢姆的目标分类引起了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和测试方法的一系列改革。教育观念上把教育的着眼点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把重点评价教师转向重点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方法上使教与学有机结合,融为一体,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措施相互配合,达到了整体优化的效果。测试方法上改革了旧的考试制度,使测验纳入评价之中,教学目标与检测工具密切结合教学内容。教师进行目标教学之后,用形成性评价及时检查,巩固学习成果,使学生进入新课之前,旧有部分都达到掌握的标准。最后用终结性评价测试鉴定学生的学习水平,保证全体学生都达到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