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湖北为实现“建成支点、走在前列,加快建设中部崛起战略支点”的战略决策,积极贯彻实施《国家科技创新实施计划》,先后出台了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鄂发〔2013〕4号)、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促进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暂行办法的通知》(鄂政发〔2013〕60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大力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鄂政办发〔2015〕64号)和湖北省科技厅关于印发《湖北科技企业创业与培育工程》的通知(鄂科技发联〔2013〕17号)、湖北省科技厅关于印发《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创新湖北”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鄂科技规〔2014〕1号)、《深入推进科技创业的十条意见》(鄂科技规〔2015〕1号文件)等。“十三五”作为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第一个五年期,也是湖北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期,围绕“创新湖北”建设的目标,先后出台了“科技创业十条”、《关于加快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的意见》《2016湖北鼓励高校创业新政策》等一系列促进创新创业的政策,明确了湖北科教强省建设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并推出了多项含金量高、惠及面广、可操作性强的具体改革举措,并相继启动实施了“科技成果大转化工程”“科技企业创业与培育工程”“科技行政服务能力大提升工程”三大工程。
湖北拥有丰富的科教资源,科教资源成为推动湖北经济增长与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然而这些优势并没有完全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因此,创新湖北建设是把湖北建成中部区域创新中心,领衔中部崛起,更好地担负起承东启西的战略支点作用,带动中部地区跨越式发展的客观要求。正是在这种形势下,近三年来课题组先后承担了科技部国家重大软科学计划《创新驱动构筑中部战略支点研究》、湖北省科技厅项目《长三角、珠三角和中三角经济科技比较研究》《面向第三次工业革命湖北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选择研究》、湖北政府智力采购项目《湖北创客空间发展模式及政策研究》《湖北“双创”发展科教支撑体系研究》《湖北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究》。
课题组在上述科研项目研究工作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探索和积累,运用系统学的理论,对创新湖北建设面临的形势及机遇、创新湖北现状及未来进行系统性分析,基于多年的研究工作,编写了这本《创新湖北建设研究》,对近几年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使之更加系统化、完善化。本书分为十章,包含一个总报告、四个专题报告,其中第一至六章为创新湖北建设研究总报告,第七至十章为四个专题报告。
第一章创新湖北建设的战略意义,从理论与实际两方面分析了创新湖北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第二章创新湖北建设现状及问题,明确了创新湖北的内涵,对2013年10月发布的《推进创新湖北建设的实施意见》中设立的创新湖北建设的主要目标中的10项指标进行分析,并从六个方面详细分析了创新湖北建设采取的措施和效果,总结出创新湖北建设存在的五大问题。
第三章从工业、创新资源、创新成果、高新技术产业、县域创新能力、“三农”问题六个方面归纳总结创新湖北建设中的关键矛盾。
第四章提出创新湖北建设的四个思路转变:由向上重基础理论研究向向下重应用开发研究的目标转变、由个别分散化创新体系向集成系统化创新体系的组织转变、由极化创新中心城市向“1+N”协同创新区域的空间转变、由重视创新要素投入向重视创新体制机制的政策转变。
第五、六章从整体布局、产业创新、县域创新能力、体制机制创新几个维度提出创新湖北建设的五大路径,并给出创新湖北建设的对策建议。
第七章专题报告一,湖北创新能力横向比较研究。从区域创新系统的结构功能出发,以内生功能与外显能力视角为基础,构建一套基于系统内部要素、要素间关系、外部环境与内部构造关系的创新能力评价指标,对湖北的创新能力进行深入研究,并与其他省份进行横向对比,明确差距。
第八章专题报告二,湖北“双创”科教支撑体系研究。从人才供给与人才需求、科技供给与科技需求的不匹配性,创新政策的有效性和创新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几个方面总结湖北科教优势未能转化成创新强势的关键所在,在此基础上提出湖北科教优势转化成“双创”强势的“五三”路径,并给出相应的举措。
第九章专题报告三,湖北市县科技创新能力研究。充分利用创新湖北建设实施“产业提升、成果转化、企业培育、基地建设、人才培养”五大工程的发展契机,结合湖北市县科技创新的经费不足、人才短缺、平台支撑不力、政府及中介服务能力低下等现实问题,提出湖北市县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思路是实现由“大而泛的创新”向“小而精的创新”的转变,实现由“多而全的创新”向“少而特的创新”的转变,实现由“自我创新为主”向“开放式创新为主”的转变。同时,提出“四联动”“三行动”“五链条”“五平台”“四机制”五条路径,系统提升湖北市县科技创新能力,并通过完善和落实湖北各市县科技资源协调、创新主体培育、成果转化、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等对策措施,保障湖北各市县科技创新能力能够得到长效持续的提升。
第十章专题报告四,湖北众创空间的发展研究。本章充分借鉴国内外典型众创空间的成功经验,立足湖北发展实际与基础条件,提出湖北众创空间的五大发展模式:五维一体的协同化组织模式、六类载体的个性化主体模式、差异化阶段模式、综合性和行业性兼顾的互补性功能模式、点—线—面结合的网络化空间布局模式。坚持“市场导向、政策集成、开放共享、创新服务”的原则,以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为主线,以构建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为重点,充分发挥湖北科教、人才优势,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力争为湖北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注入新的活力。
本书尝试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创新湖北建设进行探索研究,以期能为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制订相关政策提供理论支撑,为相关学者开展研究提供参考,尚有大量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最后,这本书凝聚了我指导的博士生孙骞、向露、严庆、李德鹏、彭伟华及硕士研究生付超超、乔菀、谢西璐、翁豪、李宁、黄蓓、徐杨、武霞、席国芳等同学的心血和汗水,没有他们的付出和努力,就没有这本书的出版;这本书的出版也得到了湖北省科技厅政策法规处、湖北省委宣传部理论处、湖北省政府咨询委员会的领导和朋友们的鼎力支持,在此一并感谢!
侯仁勇
于马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