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整体水平不高
2025年09月26日
2.城镇化整体水平不高
城镇化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并最终化解“三农”问题的核心战略。2014年末,湖北城镇常住人口3161.03万人,人口城镇化率首次达到54.51%,高于全国0.78个百分点。这一指标仅体现了城镇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例,湖北城镇化整体水平还有待提高。
第一,城乡收入差距大,城镇化质量偏低。2014年湖北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839.5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7851.71元,城乡收入比为2.65∶1,可见城乡收入差距依旧很大,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仍远远落后于城镇居民。城镇化本应是经济发展方式、居民生活质量、社会事业同步推进的过程,但在湖北发展的实践中,强调城镇数量的增长、城镇人口比例的增加、城镇建成区面积的扩张等城镇化数量指标,而对城镇化追求的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治理、城乡差距缩减、公共服务保障等城镇化质量指标重视不够的现象仍然存在。
第二,城镇化水平滞后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目前湖北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但城镇化并未随着工业化的步伐快速跟进。近些年来,城镇规模和数量有所增长,但城镇化的进程依旧落后于工业化的进程。作为全国颇具代表性的农业大省,湖北“三农”问题突出,县域经济发展落后,产业规模尚未形成,品牌特色和影响力相对较弱,其工业化、产业化进程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湖北城镇化进程明显落后于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需要,这一现状已经演变成为制约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