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政策机制的有效性和创新资源配置的合理性问题突出

3.创新政策机制的有效性和创新资源配置的合理性问题突出

湖北的科教和人才优势明显,令其他省份羡慕。一方面“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人才资源富集,科研成果丰厚。但另一方面,“虽楚有材,晋实为用”,科技成果应用转化率不高,科技资源和人才潜能释放不够,科教平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足,导致科教和人才优势没有转化为发展优势,其主要原因在于:

(1)政策引导合力不够

广东的科教资源远不如湖北,但通过体制机制创新,由政府主导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实现了科技创新、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协调发展。据统计,广东各类科技服务机构达6700多家,包括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技术贸易机构、风险投资机构、科技信息网站等。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化为目标,政、产、学、研、用形成合力,大力培植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等具有创新活力的企业,为技术创新体系提供土壤和条件;借用国内外的科教资源,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主体,构建知识创新体系;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多种类科技服务体系,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由此可见,湖北科教资源没有转化为发展优势的根源在于思想解放不够,政策引导不力,宏观调控缺位,部门各自为战,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不健全,政、产、学、研、用没有形成合力,科技创新环境不优,管理水平亟待提升,服务意识急需加强。

(2)创新投入结构不合理

R&D科技活动可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验发展三种类型。其中,基础研究是指为获得新知识而进行的创造性研究,而不以任何特定的实际应用为目的;应用研究是指为获得新知识而进行的创造性研究,主要针对某一特定的实际应用目的或目标,应用研究是连接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的桥梁;试验发展利用现有知识,为产生新的产品、材料和装置,建立新的工艺、系统和服务,以及对已产生和建立的上述各项做实质性的改进而进行的系统性工作。试验发展投资经费高有利于当前经济的发展,但基础研究支出关系到经济发展的后劲,决定国家竞争优势的高技术产业领域里的原创技术,尤其是原创性核心技术大多源于定向的基础研究。

表8-1 湖北2011—2015年按活动类型的R&D投入量及占总经费比重

从表中数据可知,近年来湖北R&D经费投入总额处于不断增长的过程中,各类R&D活动的经费投入额的平均增速也在不断攀升,各类型经费额度占总经费额度的比重呈现小范围波动。但明显可以看出,湖北R&D支出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主要基础研究所占比重偏低,近年来始终在4%左右徘徊,R&D经费内部支出大多都用于见效快的试验发展。国际经验表明,基础研究所占的比重对于创新能力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想大力进行创新就必须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湖北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比例都偏低,相比于国际水平,湖北在基础研究部分的R&D投入尤显不足。

(3)企业主体作用发挥不够

据统计,珠三角地区近七成的研发机构、七成多的科技人员在企业,九成的科技经费来自企业,六成多的高新技术产品以企业为主开发,企业主体作用发挥的好坏至关重要。而湖北的专利和高新应用成果产出相对较低,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科研成果、技术开发、产品创新、市场应用等环节脱节,关键是企业没有成为主体。此外,企业吸纳应用、转化技术的前瞻意识不够,能力不强,动力不足;战略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偏少,而传统企业主要依靠拼资源、拼设备、拼人力的粗放型发展模式,重眼前利益,重短期效益,小富即安,科技资源投入严重不足,企业创新能力和水平急需加强。

(4)高校和科研院所创新活力不足

产学研合作是一个非线性的、多目标规划的动态博弈过程,在产学研合作活动中涉及企业、高效、科研院所三方单位。三方不仅在追求目标上存在差异,还存在分工定位不准确、衔接不紧密等问题。

第一,科研单位对于科研成果转化的积极性不高。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热衷于承担纵向课题,而政府委托科研项目的主要评价指标是发表论文和申请专利数量等。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在承担国家科研项目后,研究的兴趣在于完成政府委托的项目任务,研究的出发点和目标并不在于最终成果的产业化应用,因此,往往在科研项目取得相应的成果(论文、专利、样机等)或参加评奖之后,束之高阁,而不管取得的成果是否有用。

第二,实质性合作缺乏。虽然产学研联盟本身是一种很好的合作方式,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只有形式,没有内容。在许多产学研合作战略联盟过程中,各利益相关方过于封闭,没有实质性的联盟,联盟大多只能研究共性技术,无法共享核心技术。目前,该类联盟的性质不清晰,内涵也不明确,合作过于松散,缺乏长效机制,可操作性不强。据调查,2012年我省产品创新方面,企业自主研发比例高达71.93%,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研发仅占12.49%;在工艺创新方面,企业自主研发占35.17%,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研发仅占10.41%。

传统的体制和人才评价标准及导向,致使高校科研院所普遍存在着重研究、重成果,轻应用、轻转化的倾向;政策导向于科研成果的学术价值和获奖档次,很少关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偏重的是上项目,挣经费,多出科研成果,而对成果应用转化缺乏激励政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急需加强。而同处中部地区的中南大学努力构建知识创新体系,促进产学研结合,黄伯云院士的“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打破了国外高技术封锁,开辟了我国高性能航空炭刹车制造新产业,对航天、化学化工、交通运输等行业的技术进步产生重大推动作用,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为湖南的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了杰出贡献。由此可见,湖北要把科教优势和人才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既是党和政府的职责和工作重点,更是高校科研院所的责任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