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工程
中小学应注重培养创新意识,着重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定期组织中小学生走进企业、科研机构、实验室参观,了解相关科学研究的原理,感受科学研究的氛围,并与科技馆联合通过开展科普讲座、科学实验进校园、天文科普小讲堂等贴近中小学生的科普教育活动,激发中小学生的探索欲。高校应突出科学研究的育人功能,汇聚多元化的科研资源为人才培养提供支撑,以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及社会间优质科研资源的互补互动为基本保障,全面推进研究型、探究性、开放性课程设置,改进现有教学形式;进一步完善依托高水平研究基地人才培养机制。例如武汉理工大学以培养适应能力强、实干精神强、创新意识强的创新型人才为目标,从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创新平台等角度,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多元化、多角度、多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