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互联网+”,打造科教优势向“双创”强势转化的数据平台

3.抓“互联网+”,打造科教优势向“双创”强势转化的数据平台

(1)发挥互联网整合效应,促进湖北高校数量优势转化为质量优势

发动高校通过“互联网+”以创客模式开展在线创客教育,将线下优势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后放在线上,打响湖北创客教育的品牌。同时,鼓励有条件的高校每年利用寒暑假举办创客夏令营和冬令营,大力吸引和鼓励有创意或有产品的学员在湖北创业。其次,依托湖北高等教育优势,在湖北高校大力推动创客空间建设,实现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为广大学生创业者和创客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再次,利用湖北高校的教育资源和校友资源,以理论结合实际的培训体系为依托,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如清华x-lab、北大创业孵化营等;同时,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综合型的创业生态体系,包括金融、培训辅导、招聘、运营、政策申请、法律顾问乃至住宿等一系列服务,提高创业积极性,加快科教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的步伐。

(2)发挥互联网连接效应,促进湖北科技存量优势转化为流量优势

将省内各种实验室资源,包括产业技术研究院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实现在线连接,并通过设置统一的微信公众号与社会互动,帮助各类组织或个人转化科技成果。引导和资助制造业企业形成“即插即用”的模块化量产能力,以便与“万众创新”环境下的科技创新成果迅速对接,并借助互联网,努力实现制造业企业与发达国家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直接对接,摆脱制造业企业长期处于传统产业价值链低端的困境。同时,依托湖北制造业优势,利用微信移动应用平台,打造“硬件创新和供应链资源连接平台”,帮助创业者“迸发创意,实现从概念到产品,从产品到量产的梦想”,并通过设立湖北创新创业战略团队项目,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

(3)发挥互联网集成效应,促进湖北创新能力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

通过“互联网+”战略实现企业、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的在线连接与互动,通过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聚合产业上下游信息,连接产学研合作的信息孤岛,打造产业大数据开放和共享体系,将湖北区域创新体系改革重建为基于“云、网、端”的“发现—创新体系”。利用“云、网、端”,在企业、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之间建立起一个创新协同平台,实行“共享信息、协调管理、集成研发”模式;同时,建立律师与研发人员共同推进专利申请与信息披露的团队工作机制,并通过网络的可追溯性保证专利申请人权益,提高发明专利的比重。此外,还可借鉴英国“E-科学”研究计划和上海高校“E-研究院”建设经验,制定和实施湖北“互联网+基础研究院”建设计划。该计划可由高校牵头,由政府部门资助,以基础研究项目为载体,以高校学科带头人为召集人,通过组建虚拟研究组织性质的研究院,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提高基础研究投入产出率,以此吸引并鼓励国内外科技人才为湖北经济社会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