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组织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二、行业组织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强社会组织在国家治理当中的作用。那么,如何考量社会组织中行业组织在国家治理当中的角色作用需要加以分析和研讨。学者王振海认为,“社会组织是国家治理现代化新的增长极,社会组织的培育发展伴随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全过程。国家治理的现代化为社会组织成长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并提供了富饶的实践土壤。推动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已经成为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的紧要课题”。[66]学者马庆钰认为,社会组织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角色,在进入“十三五”以后,中国要立足于国家治理现代化来发展社会组织。[67]学者李思瑶认为,社会组织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国家治理当中来,肩负着重要的作用,在社会治理中可以弥补政府管理的不足,是联系政府与公民的纽带,也可以使社会组织治理更加专业化、科学化。[68]由此可见,对于社会组织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角色定位,国内学者大多都是充满了期待。那么,作为社会组织中重要一员——行业组织也应该具备这样角色定位。本书认为,由于改革开放以来,或者说长久以来中国行业组织的发展存在较多的困境,对于行业组织在国家治理当中的角色功能,应该有一个准确的定位与评价。笔者认为,由于中国行业组织存在着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和治理能力不强等诸多问题,在现有的制度性支撑不健全、行业组织自治意识不强和社会空间不大的背景下,只有给予行业组织合理的治理空间,才可以最终在国家治理当中看到行业组织矫健的身影。同时,由于很多行业组织存在志愿失灵等问题,在放大行业组织治理价值功能时,政府也需要加以合理控制或者管理,引导行业组织正面参与国家治理功能的出现。因此,面对“社会组织已经存在,就会成为具有自我利益取向的行为发展与壮大而努力的博弈组织,这可能会酿成组织与个人、组织与组织、组织与政府之间的矛盾与冲突”。[69]国家或者政府必须合理引导才能最终实现其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角色承担。

【注释】

[1]参见麻宝斌:《公共治理理论与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2页。

[2]参见刘银喜:《政府治理理论的兴起及中国化》,载《内蒙古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第7期。

[3]参见张连国:《治理本质:本质是复杂科学范式》,载《学术论坛》2002年第2期。

[4][美]W.E.哈拉尔:《新资本主义》,冯韵文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1年版,第119页。

[5][英]鲍勃·杰索普:《治理的兴起及其失败的风险:以经济发展为例的论述》,载俞可平主编:《治理和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53页。

[6]参见[美]詹姆斯·N.罗西瑙:《没有政府的治理——世界政治中的秩序与变革》,张胜军等译,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5页。

[7]参见毛寿龙:《西方政府的指导变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54~60页。

[8]参见俞可平:《全球治理引论》,载《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政治学》2002年第3期,第4页。

[9]参见[英]罗伯特·罗伯茨:《新的治理》,载俞可平主编:《治理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96 页。

[10][英]格里·斯托克:《作为理论的治理:五个论点》,载俞可平主编:《治理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34~47页。

[11][美]戴维·H.罗森布鲁姆等:《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57~60页。

[12]参见汪乃澄:《治理理论中国适用性》,载《当代社会科学视野》 2010年第12期,第10页。

[13]参见毛寿龙:《西方政府的指导变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45页。

[14]参见麻宝斌:《公共治理理论与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69页。

[15]参见蔡拓:《全球治理的中国视角与实践》,载《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

[16]参见刘建军:《治理缓行:跳出国家权力回归社会的陷阱》,载《理论文萃》2003年第4期。

[17]参见沈承诚:《西方治理理论引入的社会条件分析》,载《行政论坛》2005年第5期。

[18]参见杨雪冬:《论治理的制度基础》,载《天津社会科学》2002年第2期。

[19]《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载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3年12月13日。

[20]参见麻宝斌:《公共治理理论与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前言第1页。

[21]参见[法]让·皮埃尔·戈丹:《何为治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15页。

[22]参见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博士学位论文,第23页。

[23]参见麻宝斌:《公共治理理论与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23页。

[24]参见俞可平:《治理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9~10页。

[25]参见[印]哈斯·曼德等:《善治:以民众为中心的治理》,国际行动援助中国办公室编译,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年版,第14页。

[26]参见麻宝斌:《公共治理理论与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114~115页。

[27]参见吴家庆等:《中国与西方治理理论之比较》,载《湖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年第2期。

[28]参见麻宝斌:《公共治理理论与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126~1128页。

[29]参见萧功秦:《中国的大转型——从发展政治学看中国变革》,新星出版社2008年版,第84页。

[30]参见邹谠:《二十世纪中国政治:从宏观历史与微观行动的角度看》,牛津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7页。

[31]参见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博士学位论文,第58~60页。

[32]参见《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21页。

[33]参见《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1~33页。

[34]参见《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77页。

[35]参见麻宝斌:《公共治理理论与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136页。

[36]参见王名:《民间组织的发展及通向公民社会的道路》,载王名主编:《中国民间组织30年——走向公民社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21页。

[37]参见林尚立:《民间组织与政治改革:中国的逻辑》,载王名主编:《中国民间组织30年——走向公民社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40页。

[38]参见林尚立:《民间组织与政治改革:中国的逻辑》,载王名主编:《中国民间组织30年——走向公民社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264 页。

[39]参见《人民日报》,2014年2月第1版。

[40]胡鞍钢:《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特征与方向》,载《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第3期。

[41]参见何增科:《国家治理及现代化探微》,载《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

[42]参见何增科:《国家治理及现代化探微》,载《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

[43]参见胡鞍钢:《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特征与方向》,载《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第3期。

[44]参见魏崇辉:《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理论指导、基本理解与困境应对》,载《理论与改革》2014年第2期。

[45]参见虞崇胜、唐凤凰:《第五个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湖北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3~4页。

[46]参见王蒲劬:《国家治理现代化理论与政策》,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70页。

[47]参见王蒲劬 : 《国家治理现代化理论与政策》,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71~72页。

[48]参见何增科:《国家治理及现代化探微》,载《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

[49]参见虞崇胜、唐凤凰:《第五个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湖北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147~157页。

[50]参见《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41页。

[51]虞崇胜、唐凤凰:《第五个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湖北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154页。

[52]参见http://news.xinhuaanet,com/politics/2014-02/17/c_119373758.htm,转引薛澜《顶层设计与泥泞前行: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之路》,载《公共管理学报》2014年10月。

[53]李路:《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研究》,中国计划出版社2015年版,第23页。

[54]参见杨小军、陈吉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法治中国建设》,载《行政管理改革》2014年第9期。

[55]参见江必新:《法治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内容》,载《行政管理改革》2014年第9期。

[56]参见冯留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载《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年第3期。

[57]参见王蒲劬:《国家治理现代化理论与政策》,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3~4 页。

[58]参见王蒲劬: 《全面准确深入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载《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4年第 1期。

[59]王蒲劬: 《国家治理现代化理论与政策》,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5页。

[60]参见周俊:《社会组织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1 页。

[61]参见上书,第6页。

[62]参见陈振明主编:《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35 页。

[63]参见徐家良主编:《中国社会评估发展报告(210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1页。

[64]参见张尚仁:《“社会组织”的含义、功能与类型》,载《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

[65]参见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促进行业协会规范化发展的若干意见》,温政办[2005] 17号。

[66]王振海:《社会组织发展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关系辨析》,载《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

[67]参见马庆钰:《“十三五”期间国家应进一步扶持社会组织发展》,载《人民法治》2015年第11期。

[68]李思瑶:《新形势下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载《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6年第7期。

[69]张翼主编:《社会组织与社会治理》,经济管理出版社2016年版,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