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国家治理模式建构适合性
每个国家都有自身国家治理模式变迁运行的轨迹,中国也不例外。时至今日,中国国家治理模式从专制模式演进到二元治理模式。一味地去评析何种治理模式是好,或者是不好,并不具有科学性。因为每个国家当时面临的环境存在差异性,构建适合那个时代的国家治理模式才是一个国家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考量标准。如今,中国进入了实现中国梦的时代,面临着诸多转型和发展的困境,如何处理像中国这样超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似乎历史上没有先例可以借鉴,完全移植别人的路径似乎也不科学。因此,转型时期,中国政府面临诸多的治理问题急待人们去解决。这就会要涉及国家治理模式的选择等问题,因为没有一个良好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就不可能在后工业社会中复杂化的、非均化的境遇下实现中国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中国正面临着一个如何构建国家治理的现代化问题。“历史的每一次重大的发展、社会每一次深刻变革都伴随着对原有理论的重新认识和审视,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时间推进的结果。”[8]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发展“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总体改革目标。这一改革总目标的提出在实际上指明了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方向。事实上,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提出也是在中国目前面临着政治、经济、社会的三重重叠的转型背景下,为了解决中国的政治发展、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中涌现出来的各种矛盾,中央领导希望经过理论的研究和实践的推进来改变中国长期以来单纯地依赖政府进行单向度的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模式,转而在构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现代化模式下,如何利用社会力量的参与推进中国走合作治理模式建构的道路,以便提升国家治理能力,解决政府遇到的公共治理难题。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有着中国特色和自身发展的原则,不同于其他国家治理模式,有着自我的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