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参与与民主正相关

一、政策参与与民主正相关

在学界,人们一提到民主,就大致认定其从一出生天生就是个政治概念,它是指一个国家的宏观管理体制。在民主管理体制下,人们“在政治领域内获得解放,实现了平等的政治权利”[6]。民主最早在古希腊语境下出现,源于城邦政治,是人民的统治。“人天生就是政治动物”意味着公民与政治生活融为一体,公民依靠自身的美德维系着公共的善。随着国家治理的发展,一些学者开始思考如何解决国家治理扩大所带来的传统民主理论局限的窘境。约翰·密尔、马克斯·韦伯、约瑟夫·熊彼特等西方著名学者开始重构民主理论。学者们认为,民主是一种“为作出政治决定而实行的政治安排,在这些安排中,某些人通过争取人民的选票取得决定的权力”。[7]在此类民主界定下,民主只是一套程序,是选择政治领导人的一种制度保证。现代社会人们把民主作为公民或者行业组织参与社会决策和治理的一种制度。这表明,在国家政治领域里,人们主要的活动是定期的政策参与、选举官员或者参与政府公共决策的制定。在社会领域中,公民或者行业组织彼此把民主管理和民主治理的思想贯穿于社会生活之中,通过这种思想规约人们的行为。由此,除了古典意义上的“民主是人民统治”的含义之外,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更主要指的是一种参与制度。在此语境下,民主必然和政策参与关联起来。可以这样讲,没有政策参与就没有民主的市场空间,公民或组织的民主化过程就是“用在自由、公开和公平的选举中产生的政府来取代那些不是通过这种方法产生的政府”。[8]很多学者认为,政策参与的程度已经成为体现一个国家是否民主的风向标,是国家的民主政治制度建设质量的评估要素之一。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在于通过政策参与架构官僚行政和民众之间建立起制度化的政策参与渠道。如果将民主理解为公民政策参与活动的话,那不同层次之间的政策参与则折射出不同层次的政治民主进程。[9]从政策参与视角上看,民主政治的发展一般可以分为选举为核心的民主制度和共同参与的协商民主制度。一个政治体系如果没有政策参与就不是民主政治体系,国家依照法律或者制度方式规定公民或组织相关政策参与程序,并就此来证明现有政权的民主性,同时也会赢得执政的合法性。[10]可见,政治民主性与政策参与在一定意义上呈现出正相关性。学者萨托利认为,“原汁原味民主离不开公民的政策参与”。[11]学者彼特拉克把政治参与视为“民主的希望”[12]。无论在古典意义上,还是在现代层面上,人们在谈论民主时必然会涉及政治参与或政策参与,离开参与谈任何民主都会成为无根之基。当下,政策参与越来越成为考察一个国家的政府、公民、组织和社会之间的一个中轴线。政府在政策参与中可以看到自己的责任和权力的平衡点。公民或者行业组织通过政策参与可以学到民主的知识、技能以及现代民主政治不可或缺的民主精神等。因此,可以这样说,缺乏公民或者组织的政策参与就没有现代民主政治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