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组织政策参与面临着微观制度化参与途径缺失

四、行业组织政策参与面临着微观制度化参与途径缺失

行业组织政策参与是促进国家民主和社会民主的推进器。良好而适当的行业组织政策参与可以为公民和社会开展有序的政策参与提供路径。但是,要想让行业组织政策参与发挥价值功效,就必须要为行业组织政策参与提供丰富的制度化政策参与途径。可事实上,当前中国缺乏此类政策参与途径。中国目前政策参与的微观制度化途径显得较少,宏大的政策参与制度无法给诸多的公民和行业组织提供政策参与的途径,造成了行业组织政策参与途径的长期缺失,进而弱化了行业组织为公民和社会提供有序政策参与路径的价值功能。

1.行业组织政策参与宏观渠道狭窄

从中国现有的宏观制度化政策参与途径上看,公民或者行业组织政策参与途径比较有限,参与的渠道狭小,实质参与程度低。在现有的政策参与制度途径里面,公民和行业组织可以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等参与政治生活。中国宪法也明确规定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可以通过合法的渠道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这一点也凸显了中国是一个民主的国家,可以通过人大制度和政协制度保证人民享有主人翁的国家地位。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现实政治生活中,人大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由于诸多原因的存在,在体现代表和民主的优势上,有些民主制度还不能真正地为公民和行业组织提供真正的参与途径。人大代表和政协代表的素质、兼职身份和代表分布的些许不合理性问题的存在,都会使得公民或者组织无法真正地亲自参与政治生活。从温州商会担任全国人大代表或者政协委员的数目上可以看出,商会会员担任全国人大代表人数共有7人。[14]尽管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能够积极地参政与议政,具有民主性,但对于中国这么庞大的人口来说,就全国层面上而言,公民或者行业组织的代表参与政治生活所占的比例并不高,这与公民每个人亲自参与政治生活状态相去甚远。如何真正地做到推进公民和社会进行有序的政策参与,为他们提供组织化的参与路径,从宏观制度化层面上看,很难在短期内为他们提供一个参与的途径。宏观制度化的参与路径,也即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等,在现实的微观层面上无法给中国广大的公民和行业组织提供切实的参与路径,需要不断地去推进人大制度和政协制度的建设,以便更好地发挥它们为公民或者社会进行有序政策参与路径的形成提供制度设定。

2.行业组织政策参与微观途径缺失

从微观制度化政策参与层面上看,公民和行业组织的政策参与的途径也并不多。 目前,中国公民或行业组织参与政治生活,除了上面宏观的人大制度和政协制度外,从微观层面上面看,村民自治制度和社区自治制度有着丰富的民主制度基础。两种微观政策参与制度为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提供了一个制度保障。基层的政策参与行为增长公民的政策参与知识和政策参与技能,便于推进政治民主化。但是,随着基层民主制度的发展,无论是城市社区的民主参与,还是农村村民委员会的政策参与活动都遇到了极大的困境。从农村村民委员会的政策参与上看,发轫于基层村民的参政和议政行为尽管给中国基层民主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希望,但近期基层公民进行无序的政策参与行为开始增多。近年来农村贿选和群体性事件的逐渐增多,基层民众政策参与的无序化、非制度化和原子化的参与行为日益侵蚀着村委会政策参与的政治学功效。从社区政策参与上看,城市社区里公民参与社会治理,对公民自身参与技能的培养,显然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民主场域。人们通过政策参与可以传达政治意愿。但是,城市社区的民主参与对公民或行业组织进行有序政策参与路径的建构所起的作用还是十分有限。因为从城市社区公民参与的数量和关心的提案上看,政策参与行为只能局限在小范围内,再加上单位制度的长期存在和社区自身管理的缺陷使社区自我治理、参与政治生活的活动并不能真正地开展起来。社区民众的政策参与由此陷入了困境。

可见,无论是中国宏观制度化的政策参与,还是微观制度化的政策参与,都无法为公民和行业组织提供政策参与渠道。具体的、微观制度化政策参与途径的缺失严重制约了行业组织政策参与行为的出现,成为中国公民和行业组织的政策参与行为陷入困境的瓶颈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