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互溶性

一、互溶性

采用助燃法或柴油引燃法都需要对发动机进行比较大的改造,不但成本增加,而且发动机的机械强度下降、使用寿命减少,在这几种方法中表面活性剂法不需要对发动机做大的改动,理论上比较容易实现。

在化学上“相似相溶原理”意思是两种分子之间的吸引力要近似相等才能很好互溶,而分子间吸引力的大小取决于两种物质极性,极性相近则分子间吸引力近似相等。分子键的偶极距决定了分子的极性,偶极距小则极性弱,反之则强。柴油中主要的分子键是C—H键,甲醇的分子键则有H—O和C—O键,这几种键的偶极距如表13-3所示,由此可以看出柴油是极性分子而甲醇则是强极性分子,两种极性不同分子间吸引力也不同就不容易溶在一起。

表13-3 几种键的偶极距

978-7-111-48866-8-Chapter13-6.jpg

为了研究两者之间在不添加任何添加剂时的互溶性,我们设计了如下的试验,选取试验温度为0℃到25℃,每隔5℃做一次试验,之所以选取这个区间进行试验,主要是因为汽车大部分时间都在这个温度区间内运行,试验方法为:首先加入定量的柴油,然后缓慢地逐渐加入甲醇并搅拌直至出现分层,记录加入的最大甲醇量,最终计算出加入甲醇的比例。

978-7-111-48866-8-Chapter13-7.jpg

图13-4 柴油甲醇相溶曲线

试验结果如图13-4所示,临界线上方为互溶区,下方为不溶区。由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在柴油中的甲醇溶解度很小,在25℃以下最大溶解甲醇的量仅为3%,因此我们若想要得到高比例的甲醇柴油就必然要采取其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