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产教融合发展现状
职业教育与产业之间的联系是相伴而生的,它们之间的关系不仅是产业细化的需要,也是产业细化逐渐专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产业细化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职业教育作为独立教育类型的出现,也提高了职业教育的效率,但是专业化分工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育与产业之间天然联系的断裂,职业教育逐渐游离出产业环境,并且有欲行欲远的趋势。为拉近两者的距离,并让其在新的发展阶段重现先天融合的状况,必然需要社会力量的助推,尤其是政府与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将成为必不可少的主导助推力。然而,目前已有政策,对于提升职业教育中产教融合的效果并不明显。无论是中观的校企合作还是微观的工学结合,都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正是基于此,研究已有政策的历史变迁、分析政策产生的脉络及其存在的问题,对于完善产教融合的政策支持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产”就是对“产业”的简称,从传统意义来说,产业主要是指经济社会物质生产部门,随着产业细化和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产业的内涵不断充实,外延也不断扩展,产业是指利益相互联系、具有不同分工的各个相关行业所组成的业态总称,泛指一切生产物质产品和提供劳务活动的集合性组织;“教”即“教育”,在此特指职业教育,是指人类产业细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为满足社会再生产发展,产业对人才素质提出的专业化要求而产生的独立部门,其目的主要在于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所需要的人才;“融合”指的是两种或多种不同事物合成一体,是指相关事物之间主要发生质的变化,并成为一种新事物,这种新事物在形式、内容方面可能不同于原有事物,产教融合的水平有所提升和改变正是基于此。“产教融合”是指职业教育与物质生产、社会服务等行业共同开展生产、服务和教育活动,并且形成不同于单纯的教育与产业的另一种组织结构。此组织的核心是从事教育、物质生产或社会服务工作,并为产业部门提供合格、成熟的人才,其不同于校企合作中用人单位和高校权、责、利的分配,而是必须形成一个具有不同于学校或者企业功能的新的组织,这个新组织承担起学校毕业生顺利走向工作岗位且能胜任工作的重任,是学校和产业之间有效衔接的桥梁。正是基于此,制定适合此组织发展的支持政策,对于产教融合组织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